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行業重新布局 「新經濟」吸納「去產能」(信報社評)

By on August 18, 2016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didi 18aug

滴滴上月發表了一份報告,指這個在四百個城市營運、擁有三億登記用戶的網上召車平台,完全有能力解決「去產能」行業員工的就業安置問題。 (資料圖片)

自從《人民日報》今年五月刊載「權威人士」專訪,指中國經濟呈現L形走勢以來,內地經濟何去何從引起廣泛關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在一個論壇上表示,中國GDP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百分之六點七和百分之六點六,到二○一八年將走過U形底部。李稻葵的判斷,跟「權威人士」指內地經濟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說法,存在明顯分歧。

中國經濟以哪種形態運行,有待時間證明,但服務業佔GDP比重去年首次跨越百分之五十門檻,而鋼鐵、煤炭等行業則在加速「去產能」,意味內地經濟轉型勢頭持續。李稻葵對中國前景相對樂觀的展望,大有可能建基於官方數據低估了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以及深信產業重新布局將為內地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套用股市術語,上述兩種意見涉及中國經濟好淡之爭,最終結果是牛是熊,意義非同小可。

作為一個趨勢,內地產業重新布局,在中國公私領域能否找到具前瞻性的事例?我們認為,當局上月底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數天後,全球最大網上召車公司Uber(優步)把旗下中國業務售予競爭對手滴滴出行,是一個極具討論價值的個案。

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的交易細節和來龍去脈,本報八月二日已有詳盡報道,不贅。值得注意的反而是,交易作實同一星期,《經濟學人》以「社論」規格,既為Uber狂燒銀紙仍無法提升中國市場佔有率進行「死因研究」,亦對西方科網巨企在神州處處碰壁作了深入分析。

倘若從尾讀起,許多人也許以為那是又一篇批評中國用盡手段打壓外來競爭保護本土企業、以典型西方眼光看待中國的「官樣文章」,因為該刊於結尾部分指出,壟斷是危險的,世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像中國般讓人清楚看到「贏家全取」(winner-takes-all)是怎麼回事。

滴滴把優步中國收歸旗下後,在內地網上召車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與獨市生意無異,乘客多付車資、司機收入減少勢所難免。單看文章最後一段,確實很易得出《經濟學人》「棒打中國」的錯覺。實情卻是,《經人》非但沒有深責中國之意,竟還花了許多筆墨替內地洗刷「山寨」形象。

該刊認為,中國當局以網上召車公司不可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營運、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為名,變相禁止業界燒錢搶客,表面看來是扼殺競爭,實際上是提早「吹雞」,為一場勝負早已寫在牆上的鬥爭畫上句號。優步中國「千金散盡」,在內地網上召車市場的佔有率始終無法突破一成,再燒銀紙只會愈輸愈遠;與其說中國政府透過有形之手干預市場,不如直認Uber在投資者壓力下「扯白旗」,索性把中國業務賣給宿敵。

《經人》又以微信(WeChat)集通訊、語音、遊戲以至支付服務於一身,在內地受歡迎程度遠非WhatsApp可比,促使Facebook等過度依賴網上廣告收入的西方科網巨企反思「簡潔」策略,嘗試為通訊程式引入支付及電貿等功能,反駁外界指中國市場封閉、內地企業只懂抄襲缺乏創意的「偏見」。

《經人》雖就內地科網龍頭步向壟斷提出警告,惟整體而言,這份跟內地官方喉舌沾不上邊的「權威」刊物,通過該篇「社論」替中國說了不少好話。

隨着內地深化「去產能」,鋼鐵、煤炭等傳統產業的職工面臨愈來愈大的下崗、分流困境。滴滴上月發表了一份報告,指這個在四百個城市營運、擁有三億登記用戶的網上召車平台,完全有能力解決「去產能」行業員工的就業安置問題。

報告由滴滴出行刊發,公信力未免打了一點折扣。然而,內地上月底公布網上出租車經營管理辦法,除了禁止虧本爭奪市場,還確認了網上召車平台的合法經營地位。假設「新經濟」真能吸納「去產能」遺下的大量剩餘勞動力,那麼李稻葵寄予厚望的產業重新布局,看來真的已在內地公私領域靜靜地掀起革命。

更多信報社評: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