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IPO扶貧與銀行VC(高天佑)

By on September 19, 2016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文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圖片:Pixabay

圖片:Pixabay

內地改革開放至今僅30多年,在不少領域上享受「後發優勢」,比起香港及歐美等成熟經濟體更為創新、走得更前,最佳例子包括流動通訊、網購、網絡銀行和電子支付等。然而,內地在一些地方卻似乎走得「太前」,創新得令人擔心,最近的例子包括中證監為A股IPO設立「扶貧快線」,以及銀監會鼓勵商業銀行染指科技業風險投資(VC);這些創新就像分子料理fusion菜式,顯得格格不入,令人啼笑皆非。

事實上,中共「十九大」換屆在即,各大部委都紛紛爭取表現。這邊廂中證監創意無限,另一重要財金部委銀監會亦「唔執輸」,該會主席尚福林日前透露,為了配合「我國國情」、支持科技創新,銀監會下一步將「允許有條件的銀行設立子公司從事科技創新創業股權投資,通過併表綜合算大賬的方式,用投資收益對沖貸款風險損失」。

拿存戶血汗錢「較飛」

相對於中證監的「股市+扶貧」,銀監會這一招就是「銀行+創投」,同樣充滿fusion味道。簡單來說,銀行收取大量客戶存款,除了用來放貸外,日後也可扮演私募基金,對科技創業公司進行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在理想情況下,此舉既可滿足支持科技創新的「我國國情」,同時銀行又可藉着股權增值而賺錢,甚至「用投資收益對沖貸款風險損失」,可謂一次滿足三個願望。

問題在於,風險投資之稱為VC,正因其有很大風險,尤其是近年遍地開花的科技初創公司,據VC業界講法,成功率(即可取回本金兼有利潤)低於10%。因此願意對這些企業進行風投的投資者,皆有心理準備用「高風險」博取「高回報」。但與之相比,銀行的本質是穩健,手握大量客戶的血汗錢存款,通常只擔任放貸人,萬一借錢的企業破產清盤,也可優先取回本金。

況且,金融市場傳統上有清晰分工,銀行負責吸儲和放貸,高風險的VC投資則交由私募基金及大戶投資者沾手;然而銀監會提出的創舉,卻把這種分工模糊化,變相鼓勵理應「穩健為上」的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私募基金,勇武地染指VC投資,難免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穩健經營。

當然,內地的金融市場改革整體上走在正確方向,中證監和銀監會的「創意舉措」只是小枝節;值得慶幸的是,內地輿論近日亦有不少意見批評這兩大創舉,反映內地起碼在金融事務方面有一定言論自由空間,能對當局政策作出制衡,令官員們不致太過閉門造車而不靠譜。

說到底,施政和下廚一樣講求創意,卻不可「為創新而創新」,否則會像很多fusion分子料理,令人十分難啃。

高天佑 [email protected]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