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內地智慧基建實效 (鄧淑明博士)

By on August 1, 2023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世界銀行在2000年對全球的分析指出,都市人口愈多,經濟愈繁榮,個人收入也愈高。這與印度政府智庫和亞洲開發銀行去年的研究一致:計及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人類型(即正規與臨時工)和行業等因素後,印度擁有逾150萬居民的城市,其全職受薪工人平均月入比小城市高16%,更較鄉村多出約36%。

因此各國致力推動城市化發展,中國的城市化(內地稱城鎮化)成績更是有目共睹:在1978年,全國城鎮化僅17%;到1996年已提升至三成,2022年底更達到65%,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6%)。

早於2014年,中央政府透過多份政策文件,指示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等。許多城市都緊跟中央政策,北京、上海、廣東、南京等省市率先把智慧城市列入建設重點。根據2014年的統計,當時全國所有副省級以上城市、89%地級及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都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

目前智慧城市在內地已成為龐大產業。據研究機構IDC估計,在2022年,中國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市場投資規模為214億美元,按年增長21%,預期到2026年上升至接近400億美元水平。

內地網站「新型智慧城市資訊」梳理2022年上半年各省、市、區級政府、國央企中標項目超過3000條資訊,發現項目涵蓋智慧城市各個類別,包括政務、交通、社區、水務、應急、教育、醫療等。

投入金額最多的省份,首3位為四川的84億元人民幣、山東83億元人民幣和廣東69億元人民幣。(CNSA資料圖片)

投入金額最多的省份,首3位為四川的84億元人民幣、山東83億元人民幣和廣東69億元人民幣;側重的項目有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共105億元人民幣;政務相關,如政務雲、政務資訊化涉85億元人民幣;交通佔60億元人民幣。

不過,近年中國城市化發展面對不少挑戰,其一是如何把這些相對完善的基建轉化成實際惠民的設施,即IDC指的「場景化應用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IDC在2023年初發表對中國未來幾年智慧城市趨勢的報告,分析提到,「包括政務雲、感知體系、腦類技術平台等在內的基礎性技術……當前的智慧城市部分場景建設缺乏實際需求支撐,實用性和有效性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同時,該機構留意到,內地以項目建設主導的智慧城市發展,呈現出「重建設輕運營」的特點,因此建議設立「標準規範、績效管理、發展評價體系」,促使發展模式朝「持續運營」方向轉變,達至提升城市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