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先易後難 (廖錦興博士)
環境保護關乎人類未來,需要持之以恒地作戰,而循環經濟將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曙光。在循環經濟生態圈中,包裝材料是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行業,被大量使用於日常生活及商業活動中。尤其是單一材料(mono-material),這些材料因其單一性,使用和數量大,回收再生成本相對於多樣性的包裝材料為低。先易後難,總比寸步難行好,以礦泉水樽為例,僅有一個瓶身、貼紙和瓶蓋,相比回收一部打印機容易得多。
據美國測試及諮詢公司Smithers《2025年單一材料塑膠包裝薄膜的未來》報告,全球單一材料塑膠包裝薄膜市場,2015至2019年以年均3.5%速度增長。2019年市場規模為2044萬噸(559億美元),料2025年可能達到2603萬噸(709億美元),以年均3.9%的速度增長。2020年,亞太區域佔市場比重為48.6%,其次是北美的17.2%及西歐的15.5%。聚乙烯(PE)是應用最廣泛的單一材料薄膜包裝聚合物,佔全球消費量的一半以上。儘管PE繼續增長,但對聚丙烯(PP)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筆者早前出席由香港生產力局舉辦的「2023塑料循環經濟國際會議」,會議邀請了7位本地及海外在塑料及循環經濟專家,分享在塑膠業實踐循環經濟概念(綠色塑膠概念)的經驗和相關技術。當中,太古可口可樂的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潔儀女士,講述可口可樂作為全球最大飲品品牌企業之一,如何利用科技及創新去為循環經濟作出貢獻。例如採用環保再生材料、減輕包裝重量、創新產品設計、利用科技減排及善用供應鏈協作等。
另外,Petcore Europe(歐洲PET回收業企業協會)的代表Christian Crépet分享其機構自1993年至今致力於推動包裝材料的回收再生發展。他指出,機構在2020年回收了200萬噸包裝材料。他亦強調歐洲國家非常重視環保意識,這促使回收業發展迅速,而單一材料的回收再生為循環經濟添上動力。
推動單一材料應用於包裝市場仍面對不少挑戰。例如全球經濟下滑,俄烏戰爭及供應鏈產生的物資短缺問題,使得環保減排議題非優先考慮。此外,食用品要符合當地的標籤法規,因此只能有限度使用而非完全取代。亞洲地區減排缺乏政府牽頭推動及制定法規,循環經濟系統只能停留各師各法階段。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在減排方面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推動單一材料的廣泛應用,令回收再生能站穩腳步,帶動整個循環經濟的步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