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印度市場危與機 (廖錦興博士)

By on January 4, 2024

本文作者廖錦興博士,為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最近有關印度的議題引發熱烈討論。英國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的12個月,當地淨移民人數超過67萬,當中以來自印度的最多。此外,2022年有約610萬人移居到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其中逾40萬人源自印度。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預測,印度在2038年將超越日本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社交媒體有篇文章,題為〈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超級大國嗎?〉。筆者10年前曾到印度考察,與當地經濟商業官員、工業團體、商會和企業交流。印度着重製造業及資訊科技業,並提供傾斜性政策,推動業界發展。目前,印度是全球最大電單車製造國、第五大乘用車市場、第四大能源消費國及第二大食品生產國,在全球舉足輕重。印度近年快速發展的汽車、電氣、通訊、包裝及醫療器械等行業,帶動各種物料需求增長。由於中美貿易博弈及地緣政治風險,不少中港製造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印度,以便繼續取得歐美訂單。

印度的勞動力和居民消費力強,吸引許多歐美投資者。(法新社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崛起後,不少外資都尋求中國以外的市場,印度的勞動力和居民消費力強,吸引許多歐美投資者,如德國的巴斯夫和拜耳、荷蘭的利安德巴塞爾等,還有中東的沙特阿美。印度市場在地理、文化、政策環境有其獨特性,且地緣政治影響是持續及結構性的,印度要保障其長期利益,須在不同勢力之間游走。

然而,在保護主義下,印度亦被稱為「外資墳場」。該國利用高昂的進口關稅,誘使外資到當地設廠,但固定資產投資在印度具高風險,進口商品稅制及變幻莫測的政策,對外商投資經營帶來極大困擾,未能配合當地政策的外商,可能會被罰款或凍結資金,美國的蘋果公司、谷歌,中國的小米(01810)、華為,以及芬蘭的諾基亞,都有過深刻教訓。另外,在高消費力背後存在嚴重的環保、治安、政府體制和貧富懸殊等問題。再者,印度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技術人才匱乏,對進口頗為依賴,如何在當地實現繁複而精密的加工技術及供應鏈管理,是重大挑戰。

在保護主義下,印度亦被稱為「外資墳場」。(路透資料圖片)

近年中印關係撲朔迷離,時有起伏,但中國企業仍繼續投資印度,例如OPPO、vivo、上汽、海爾等。印度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預計2026年將擁有10億用戶。印度還啟動了《國家電動汽車任務計劃》(NEMMP),積極推動電動車及相關製造行業發展。港商正在東盟、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求商機,可在這方面探討可行性。

更多廖錦興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