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智能交通 政府如何開放數據?(三)
主持:尹思哲(尹)
嘉賓:Citymapper香港總經理蘇頌禮(蘇)/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莫)
尹: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為開放數據做了排名,台灣排第一,英國都只排第二,新加坡及南韓排到23,但香港竟然排37,跟阿爾巴尼亞並列。Charles你覺得,這些排名是否信得過?
莫:我覺得排名至少反映了大家屬於第一班、第二班,還是第三班。但是否真的要與阿爾巴尼亞比較,我又覺得未必很準確。
這幾年見到台灣下了許多工夫,大刀闊斧地開放資料,由政府帶頭,其他機構便會跟從。由於數據開放,令到當地出產了好多Data Hacker,台灣近幾年在這方面的訓練也很好。人們見到許多數據開放了,便用來監察政府,對政府透明度有很大幫助,亦訓練了一班人的技能。
相比之下,香港真的慢,我記得3年前要求財政司司長把預算開放,資料要Machine-readable,但財爺辦公室的人說,已經給予Acrobat檔案。我便說,這些是數字、圖表,至少給Excel來吧。最後對方有給予Excel,但我要跟對方解釋,還要花許多工夫處理,對方終於給了CSV版本,這樣會好小小。
許多人都說格式問題要解決,技術認知方面他們落後了。另一方面,我們發覺去到不同政府部門時,包括今天說的運輸部門,他們的思維真的很落後。政府官員心態是,不想讓人知道那麼多資料,立法會議員就會問許多問題,報紙又會亂寫。他們覺得別人不是專家,對事情不認識。
尹:他們給予越多資料,你罵得他們越狠。
莫:他們可能是害怕,但在今時今日互聯網世界,從下而上的世界,仍認為自己是專家,知道所有資料,所以覺得不需要開放資料,以免造成誤會。這種態度在香港政府公務員裡,其實非常非常普遍。
尹:Gene,不同地區可使用Citymapper,在開放數據方面,你又可否給予例子解釋?
蘇: 其實我想帶出一個論點,許多國家領悟到開放數據的力量時,覺得我的開放數據做得好,會有許多公司利用數據提供更好服務,讓政府毋須花費納稅人金錢,再自己去做一個App。
現在有許多App,政府自己做自己的App會很吃力,不如留給專家做吧。倫敦、悉尼、墨爾本也發現開放數據後,外面的技術及App,幫到市民節省許多時間,為社會增加資源。
尹:我們鄰近的國家或地區,哪個明顯做得特別好,例如新加坡或台灣,讓我們參考一下,有没有實質例子可比較?跟香港最大分別在哪裡?
蘇:我們2015年4月開始在新加坡運作,為何會先比香港開始?因為在新加坡,做少許多工作,數據不用怎麼後期處理,基本上是plug and play,已經有巴士所有到站時間、位置,以及有載客人數情況,這個連我們都未做到。又例如悉尼和墨爾本的當日火車班次改變,我們都能即時得知。
尹:我聽過一個有趣的說法,日本列車所有班次非常準時,駕駛者執著地要那時那刻那分到達。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日本不開放數據,可以靠本身的資料,都可以做到好聰明的App,是否有這個現象呢?
蘇:日本有這種情況,火車真的很準時,即使没有實時數據,用戶都有好體驗。但日本有另一個難題,就是數據不開放,公司需要購買數據,才能顯示在手機App上。
尹:只要班次準時,即使它不開放,你作為一個科技的creator,也可做到同樣的結果嗎?
莫:我以乘客角度回答,最近在日本坐過長途巴士,巴士比火車較難控制,我的去程很準時,但回程時,因一、兩個乘客的阻滯及塞車,時間便延誤。
有一百次準時,但有一次不準時,那怎麼辦呢?那次手機App便能幫助乘客。像香港般,交通班次經常不準時,當然要看App,如果次次準時,我便怕不準時那一次,App便對乘客有很大幫助。至少我有需要時,可以打開App,找到實時的資料。
蘇:舉另一個例子,最近倫敦地鐵大罷工,Citymapper做了許多應變措施協助乘客。罷工時,許多時資訊不齊全,有些車站開放,有些卻關閉,有太多可能性。乘客一時間安排不到行程,這時便需要App去計劃,獲悉如何到達目的地,以及需時多久。
尹:看來香港跟其他地區來比較,真的有一定程度的落後。希望日後多點討論,可以令到大家知道如何界定,有哪些資料應該開放,又有哪些不應該開放。今日好多謝Charles及Gene跟我們談天,節目時間到此為止。拜拜!
【延伸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