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業界倡虛幣OTC發牌監管 JPEX教訓 參考星洲統一規範(Payment Asia 鄧桂球)

By on November 10, 2023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在日前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曾提及,往後會繼續按照市場需要,進一步完善虛擬資產的監管框架。今次請來電子支付平台Payment Asia首席運營官及香港金錢服務業協會董事鄧桂球,分享對虛擬資產監管方面的建議,並談談在推行數碼港元時,存在哪些可預見的難題。

主持:(周)周泳彤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鄧)鄧桂球 Payment Asia首席運營官及香港金錢服務業協會董事

周:金融機構現時多用哪類科技保障自身利益?相關技術有什麼提升空間?

鄧:疫情促使eKYC(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被更多金融機構採用,該方法通常透過人工智能(AI)語言分析、視覺分析,再結合機器學習及大數據,認證客戶是否為本人,以及其所提供文件的真偽等;惟部分金融機構現有數據整合度低,實際操作時有難度。在未來,區塊鏈技術中無法刪改的特性,或成為金融業重要安全防護手段之一。

法例清晰配合投資者教育

周:不少人認為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所(OTC),須為JPEX事件承擔相當責任,你如何看待這說法?該如何完善相關法規?

鄧:JPEX事件反映部分市民對虛擬資產的理解有待加強。當中有不少苦主依照JPEX要求,將私鑰(Private Key)交予對方保管,最終導致JPEX有機會控制其資產。除了透過傳媒增強大眾的理解,還需要清晰的法例加以規限。

由於JPEX事件發生前尚未出台相應法例,存在監管漏洞。依照現行法例,OTC又難以被直接定性為MSO(金錢服務經營者)。根據今年6月生效的《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修訂版,已提出新的虛擬資產轉賬規定,惟暫未將MSO牌照正式延伸至虛擬資產範疇。

鄧桂球認為,本港對虛擬資產交易的監管,不妨參考星洲當地做法。(受訪者提供圖片)

除了OTC機構,對涉及虛擬資產交易的OTC從業者的管理亦有提升空間。我認為可考慮延伸香港的SVF(儲值支付工具)或MSO牌照範圍,涵蓋虛擬貨幣與法幣兌換、轉賬等。

此外,牌照持有人應經過AML(反洗錢)培訓,並對客戶KYC等驗證。上述種種舉措,或有助於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以新加坡為例,當地對包括虛擬貨幣在內的各種貨幣,其買入、賣出、兌換、出入金、轉賬、商戶收單等一系列行為,均設統一監管發牌,並要求相關經營公司繳納保證金,定時提交財務報表及反洗錢合規計劃等。

普及數碼港元須政府牽頭

周:不少金融機構近日陸續完成金管局「數碼港元」(e-HKD)先導計劃,你認為推行過程會遇見什麼難題?應該怎樣解決?

鄧:數碼港元有不少好處,除了大眾出街時毋須帶現金,還能實現跨境轉賬等。不過,想讓香港市民接受數碼港元,尚需要一定時間,更須依賴政府及銀行大力推廣。

要港人轉變觀念,捨棄現金改用數碼港元,或需政府牽頭推動。(信報資料圖片)

現時部分港人出於稅務或私隱考量,仍堅持使用現金,但不可否認的是,大眾對AlipayHK(支付寶香港)及WeChat Pay HK(香港版微信支付)的接受程度已愈來愈高。究其原因,現時北上消費興起,港人如不使用上述兩種電子錢包將寸步難行。

如何令數碼港元以類似方式走進港人生活,促使港人轉變觀念、捨棄現金,需要政府多花工夫構建生態,「八達通」就是成功例子,它由初時的交通卡,演變為今時今日覆蓋面極廣的電子支付錢包,可說創造了一個生態圈。

八達通得以成功,在於當年屬前衞產品,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市面上亦沒有競爭對手。今時今日,香港電子錢包種類豐富,每位市民手頭上或許已持有6、7個選擇。其實無論數碼港元抑或虛擬貨幣,要在如此環境下突圍並不容易。政府須從旁創造誘因,促使大眾接受。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