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網上媒體 Q&A (林伊)

By on April 8, 2017

本文作者為林伊,為《信報》撰寫專欄「EJ GLOBAL plus 網上媒體Q&A」。

圖中是八十年代初學生使用PLATO系統發布訊息。(維基百科)

圖中是八十年代初學生使用PLATO系統發布訊息。(維基百科)

1.網上新聞在何時出現?

近年即時新聞、網絡媒體大行其道,自然要歸功於流動網絡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然而,在互聯網看新聞這個概念,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已經出現。

世上首篇使用「網絡技術」發布的新聞報道誕生於1974年,由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一位名叫Bruce Parrello的學生,在校內的電腦輔助教學系統「柏拉圖系統」(PLATO)上發布。而真正可讓公眾在「網絡」看到的新聞在1987年出現,當時巴西報章Jornaldodia利用巴西國營的網絡Embratel Network上載新聞報道。

到1990年代,已有不少報紙把報道上載到其新聞網站。而第一個完全沒有發行刊物的新聞網站則是在2000年於英國誕生的Southport Reporter。

2.網媒營運成本比傳統媒體低很多嗎?

傳統媒體需要不少資金維持營運配套,例如報章需要購買紙張和印刷出版,電台和電視台更是要投資巨額金錢到各種節目製作機器、收錄節目的場地,以及訊號發送設施和租用頻譜等。相較之下,網媒只須設置一個網站,甚至在社交平台開設專頁,就足以達到向公眾發布資訊的效果。

儘管如此,網媒其實仍需要投放數以十萬港元計的資金以維持營運,因為真正的新聞媒體,功能除了發布資訊,還要確保發出的資訊正確無誤以建立公信力。因此,網媒也需要聘請一隊編輯團隊做各種查證審核、校對、修訂的功夫;而且在網絡營運也不是零成本,需要聘請電腦技術人員處理各種系統維修和改良的問題。再加上租用辦公室之類的基本成本,其實營運網媒也負擔不輕。

3.怎樣才算是「內容農場」?

「內容農場」(Content Farm)是指在網上發布大量文章,但目標並非傳達有意義資訊,而是要取得網絡流量從而吸取廣告收入。因此,內容農場生產的文章內容首先是要滿足搜尋引擎或社交網站的演算法,讓其網頁能在搜尋結果或動態新聞中處於較優先的位置出現。

為博取網民點擊,內容農場的文章標題都非常誇張、嘩眾取寵;然而文章質素卻往往非常低下,內容要不是沒有可靠來源支撐、經不起查證的胡謅,就是抄襲其他文章,文章附圖也自然是從網上肆意擷取,沒有得到授權使用。

內容農場的文章基本上沒有參考價值,但由於網絡上充斥這些文章,總有部分網民讀後會信以為真,造成網絡謠言散播的現象。

4.傳統媒體必然會被網媒「搶生意」嗎?

隨着流動網絡的普及,透過智能手機上網閱讀新聞資訊的人只會愈來愈多,讓網媒愈見吃香;而網媒跟傳統媒體一樣,高度依賴廣告作收入來源,理論上網媒崛起就自然會分薄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不過,有研究指出這不一定是事實。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公布的一項針對美國傳媒的研究發現,當地網媒的廣告收入固然連年上升,但如CBS【圖】、NBC等的全國電視網絡,以及如CNN、MSNBC等的有線電視新聞頻道,不論是收視率還是營運收入仍呈現升勢,當中全國電視網絡上午新聞時段的廣告收入,2015年的按年升幅更達到14%,不讓網媒專美。

5.網媒的社會影響力已可比擬傳統媒體嗎?

愈來愈多人在網上接收新聞資訊,純粹透過網絡營運的網媒對社會的影響力無疑日益增加,但至少在現階段,網媒在新聞傳播功能方面,仍未能夠取代傳統媒體的社會地位:目前社會主流仍然以電視新聞作為主要吸收新聞資訊的渠道。

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57%的美國成年人有看電視新聞,相較之下有看網上報紙或網媒的人分別僅28%及18%,反映電視新聞仍是美國最主要的新聞傳播渠道。又以香港為例,香港統計署的資料顯示,59.4%的香港市民最受電視新聞影響自身在時事議題上的立場,而最受網媒影響立場的香港市民僅佔10.1%。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