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唔止借書咁簡單:社區圖書館的變奏(張翠瑜)

By on August 22, 2016

本文作者張翠瑜為中大文化研究哲學碩士(關注文化治理和圖書館),為《信報》撰寫專欄「文化論政

說起圖書館,不少人想起的是借書還書、長期冷氣開放的閱覽室,或者坐無虛席的自修室;對你來說,這是安靜神聖的知識寶庫、悶蛋死板的藏書閣,還是親切好玩的空間?

數十年來,公共圖書館的圖書時有添補,電腦設備也更新升級,2014年更浩浩蕩蕩以「指尖上的圖書館」宣傳口號推廣電子系統和應用程式。不難看到,圖書館回應數碼資訊時代的努力,投放資源更新硬件軟件,讓市民隨時隨地使用圖書館服務,特別是所費不菲的電子資料庫和多媒體資源。這些數碼圖書館服務固然重要,免費平等的資訊服務正是普及教育的基石。然而,圖書館有沒有走入社區,回應不同社群的獨特需要?

自2005年起,康文署推出「便利圖書站—社區圖書館夥伴計劃」,圖書館為學校或非牟利組織提供整批外借書籍,助其建立社區圖書館。這種把書帶進社區的「社區為本圖書館服務」,無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快捷方便的借書服務,補足地區圖書館的不足。不過,社區圖書館除了向社區居民提供便利的資訊服務外,其實可以做得更多以回應社區的需要,如針對特定社群的館藏發展和社區活動,甚至成為連結社區的平台,催化社區變化。

社區圖書館實在唔止借書咁簡單,從加拿大多倫多工具圖書館和美國的街頭圖書館的例子可見,民間圖書館具體推動社區互助和閱讀風氣的潛力。

加拿大青年Ryan Dyment與Lawrence Alvarez於2012年在多倫多社區建立工具圖書館,鼓勵社群共同分享工具,既讓居民減少花費,又確保工具用得其所。一方面,工具圖書館藉社區居民捐贈二手工具和會員年費作營運資源,提供各式各樣工具的租借服務,滿足居民因家居維修的需要和手工創新的興趣,對工具使用有持續的需要。另一方面,工具圖書館舉辦各種工具使用課程,令社群成員增進工藝知識和交流機會。

同時規劃「創造者空間」(Makerspace),提供一個手作平台,凝聚社群居民互動參與。儘管多倫多工具圖書館並非第一個提供工具出借服務的圖書館,但創辦者成功把握社區對工具的需要,再按此規劃相關借出服務、教學課程和工作空間,成功推動共享經濟和社區互助實踐。民間自發的社區圖書館不必局限於既有想像,館藏也不只是實體書本或數碼資訊。

源自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街頭圖書館運動(Little Free Library,又稱「小小自由圖書館」)則跳出圖書館的空間想像,鼓勵世界各地民眾在街頭設置小書櫃,推動「拿一本、換一本」書籍交換計劃,從而推廣閱讀風氣。任何人也可化身圖書館長,在公共地方設置街頭圖書館,跟社區居民分享自己喜愛的書籍,更可在街頭圖書館的網站註冊地址,連結世界各地的同道。截至今年6月,全球的街頭圖書館逾4萬個,遍布70個國家。街頭圖書館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帶來閱讀的便利和驚喜;再者,街頭圖書館的館藏不但反映館長的閱讀口味,每位取書人也是捐書者,共同建設獨一無二的在地圖書館。此外,書隨着讀者流轉,可能回到圖書館,也可能找到某家歸宿;不斷變化的街頭圖書館也成為居民互動交流的連結點。

這兩個社區圖書館的變奏,通過書籍或工具的流轉,建立社區互助分享的氛圍;而圖書館走入社區尚有更多的可能性,正待有心人開拓發掘。

更多張翠瑜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