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人才戰的利器:僱主品牌(管理新思維)

By on June 2, 2017

原文刊於《信報》的專欄「管理新思維」

圖片來源:freepik

圖片來源:freepik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潘嘉陽、羅曼穎

嘉賓:陳振宇(香港寬頻人才關顧及企業社會投資主管及持股管理人)

 

潘:潘嘉陽  羅:羅曼穎      陳:陳振宇

 

羅:今天的題目是「僱主品牌」,到底它與企業品牌有什麼分別?

潘:公司的品牌,對象顯然是公眾和顧客,關乎他們怎樣看待這一家公司。僱主品牌則顧名思義以僱員為對象,假如僱主要聘用員工,申請人對這家公司有什麼觀感?會否樂意來投呢?

陳:企業做好僱主品牌,能讓更多打工一族認識這家公司;而到要招聘之時,就能收到更多應聘書,有較多人才願意投效。始終今天的商業世界,打的是人才戰,企業都為爭逐人才而煞費苦心。

有趣的是,僱主品牌做得好,對吸引顧客亦有幫助。當社會大眾知道這家企業善待人才,便會視之為良心僱主,並優先考慮光顧。

潘:過往談論的品牌理論也能應用到僱主品牌。愈多受眾知道一個品牌,自然愈好。但知道以後,受眾又對品牌有什麼聯想?是好、中、劣?良心僱主自然是好;中等即覺得無甚特別之處,就只是來打一份工;劣等的話,他會想到加入了這家公司,朋友問起也羞於啟齒。

羅:回溯往事,僱主品牌的概念是從何時興起的?

陳:近年隨着Y世代以至千禧世代投身職場,這概念開始廣受關注。他們對僱主品牌的要求,也與上一代大異其趣。以Google為例,眾所周知它給員工許多彈性安排,有免費的食堂,又提供午睡艙。這家公司給人的感覺很「型」,對新世代特別吸引。

我經常笑說,現時的一些新世代是來公司體驗生活的。他們可能家境不俗,經濟負擔不大,要吸引他們上班,公司的風格或有幫助。潘教授提到品牌有好、中、劣,我們首先不希望是中規中矩,情願好或者不好──要麼應徵者對我們情有獨鍾,要麼棄如蔽屣。只要有一班分外喜歡我們的申請人,那我們可能毋須出動巿場上的最高薪酬,亦足以吸引他們加入,並且願意在崗位上多走一步,比常人更努力。

潘:回想當年我應聘第一份工作,主要也沒有考慮工資。我重視的是發展潛力,以及學習的機會。公司強調它正值成長期,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有機會與它共同建立事業,獲啟發最多的潛能,這一點對我非常吸引。這是我對僱主品牌的感受。

我們提了品牌要讓人認識,要有好的聯想。然而僱主品牌還有第三支柱,那就是忠誠度。顧客對公司忠誠,就會重複光顧;而員工忠誠度高,則能加強僱員的向心力。當應徵者來到公司,看到職員在茶水間滿口怨言,又搬弄是非,更甚者在Facebook看到有員工抨擊公司,人心散渙的話,那樣求職者難免會卻步不前。是以僱主品牌並非純粹由僱主塑造,也有員工參與其中。

有利僱主品牌的人事流程

羅:要加強僱主品牌,企業可以從何入手?

陳:如同一般的品牌建立一樣,你要先確立定位。你希望這家公司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具體來說,如果我希望某一類人才加入公司,也有需要建立某種定位,才能吸引他們。

早於5年前,我們公司就曾商議到底想達成什麼目標。回首過往,原來公司曾幫助許多香港人,大幅降低了長途電話的收費,並提供光纖寬頻服務。為了延續這份精神,我們決定以「成就香港更美好家園」為核心目標。繼後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朝向這個目的邁進,而非無的放矢。這亦令公司人才感到上班並非純粹為了餬口,辛勤並非只為向上司交代。原來他們同一時間也在幫助香港人。有了這種觀感,那即使有另一個轉工機會,他們也會較想留下,並能給家人一個留效的理由。工作是否有意義,對於一些希望體驗生活的新世代也十分重要。外國也有愈來愈多企業正朝這方向發展,例如有鞋商每賣一對鞋,就會給貧困地區人民送一對鞋,那亦能加強員工心目中的僱主品牌。

羅: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出發,在企業流程上有哪些具體做法,可以推動僱主品牌?

陳:我們公司希望能做到「生活工作優次」,比工作與生活平衡更進一步,以生活優先。當我們確立了此一定位,在人力資源政策上就會提供更多彈性,如彈性上班時間。又例如每一個月我們都會選定其中一個周五的下午休假。有些同事會接小孩放學,有些則會相約打球或行山。然後他們會在Facebook張貼這些周五的生活照,令朋友都深感羨慕,不期然說一句「我也想轉工過來了」。這是善用了社交媒體傳播訊息的威力,來樹立僱主品牌。

我們也有不少特別假期,讓同事有較多時間享受自己的興趣或陪伴家人。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快樂的機構。另一方面我們相信假如同事身體欠妥,家人不睦,那他所帶回公司的生產力也會打了折扣。相反,如果他有了這個彈性處理家事,充分休息,因而事事順景,那他在公司的總生產力,將會比工時較長的安排還要高。

在公司裏我們每每鼓勵創新。每年都有獨特的旅行活動,體驗非凡生活,例如前一年我們一班管理層去墾丁踩單車籌款,在兩天裏踩了140多公里。去年則拜訪韓國一個軍事基地,進行team-building(團隊建立)。這些活動令同事感到公司生氣勃勃,覺得這些管理層都是開放的、願意和同事打成一片。當然這些活動本來是作為人才發展之用,但卻能一石二鳥,為僱主品牌灌注一份力量。

薪酬對僱主品牌的重要性

羅:除了人力資源流程,薪酬高低對於僱主品牌是否舉足輕重?

潘:多項研究顯示,報酬是一項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意思是,假如報酬低於預期,員工就只是暫且留效,談不上滿意。但報酬高又是否能保證他心滿意足?當然不是。報酬應起碼讓員工不愁三餐,但要激勵員工還需要更多因素,例如公司對他的認同,給他的發揮和學習機會,對職業生涯有何幫助等。

羅:說的也是。有些員工可能對公司諸多不滿,但礙於工資不俗,就不捨得他投。他們做事可能只是敷衍了事,對公司和員工雙方的發展都不是好事。

陳:試想想哪些公司能給最高的薪金?投資銀行吧。但員工是否最快樂呢?那是未必。說到品牌分高、中、低,薪金也一樣。一家處於成長期的公司,未必能給予最高薪酬,可能只有中至低。但它可以嘗試從其他方面鼓勵同事,令他們感到備受關顧。初創公司則能給同事一個機會,去影響社會以至這個世界,儘管它可能工資不穩,但仍能吸引人才。所以僱主品牌要看定位,看整個配套。

潘:初創企業還有彌補方法,薪金雖低,但卻會給同事發放股權,讓他們未來享受公司的發展成果。

陳:我們公司也有「持股管理人」計劃,也許你認為只限於企業幾位最高層。但事實上公司有超過300名這些持股管理人。公司的薪酬定位可能只屬市場中游,但人才卻有一個與公司共同成長的機會。公司邀請主任級或以上同事自掏腰包,以買7股送3股的安排購入股權,希望藉此能做到上下一心,齊心推動公司業績,並讓他們從股價、股息和額外股權三方面,獲得工資以外的回報。

更甚者,這個身份也會印在卡片之上,有了這個響噹噹的名銜,他們也會引以為傲。與此同時,外界亦會知道員工均有持股,與股東利益一致,會對業績着緊,如是者他們也會放心投資於這家公司。因此僱主品牌與企業品牌往往都是相輔相成。

整理:謝冠東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6月4日題目:《易經》四大難卦:分析、應用篇;嘉賓:公共衞生顧問網絡總監尹慧兒醫生。

左起:潘嘉陽、陳振宇、羅曼穎。

左起:潘嘉陽、陳振宇、羅曼穎。

EMBA 2JUNE

更多「管理新思維」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