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手機支付落後誰之過 港人怕綁卡 政府監管多

By on February 17, 2017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圖片來源:Freepik

圖片來源:Freepik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梁生光 錢方海外聯合創始人

有本港大型銀行近期推出移動支付(Mobile Payment)程式,吸引不少市民爭相試用,系統一度不勝負荷。對於手機支付平台日漸普及,《信報》StartupBeat請來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Emil Chan),以及錢方海外聯合創始人梁生光(Will Leung),一起探討中港兩地最新發展。

內地設清算平台助發展

尹:金融科技領域中,手機支付是最「貼地」及最普及的技術,但最近滙豐推出「個人對個人」手機轉賬App初期出現「蝦碌」,到底有何啟示?

梁:感到有點意外。這不算新科技,其他地方已推出三四年,而且滙豐擁有最多的資源及客戶群,其應用程式沒理由一推出便「死機」。但始終是滙豐,消費者一定再給機會。

尹:內地銀行是否已推出類似應用程式?

梁:當然。內地傳統銀行之所以推出有關軟件,其實是因市場壓力,例如微信及支付寶的服務可能顛覆市場,傳統銀行迫於求變,它們發展金融科技的動力是從外而內,不是從內而外。

陳:內地的手機轉賬App並非單由銀行本身推動,央行也佔重要角色,包括為小額支付提供清算平台,不同銀行可以互相轉賬,五六年前已有相關措施。但香港現時未有類似配套,可能要到2018或2019年才有清算平台。

尹:似乎我們落後頗多。

陳:是落後好多好多。新加坡兩年前已有類似清算平台。當有關配套出現,就有許多銀行可以參與。

生物錢包未來大趨勢

尹:談到手機支付發展,香港及內地差距有多大?

梁:差距大得好像兩個世界!港人仍害怕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錢包,恐怕有危險。正如有人害怕坐升降機會被困,確實可笑。內地人則已廣泛應用技術,市場滲透率很高。香港目前還在討論是否應就綁定信用卡加強監管。

陳:如果大型銀行認真參與互聯網遊戲,應該先培育自己的粉絲,再讓他們教育其他用戶。

尹: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說過,生物錢包是未來趨勢。何謂生物錢包?是否像科幻電影般,要在人體植入晶片?

梁:以臉部或聲音辨識的支付技術都屬於生物支付。

陳:生物錢包好比「個人身份認證」。無論是難民登記,抑或銀行開戶,都需要做身份認證,但相關發展卻停滯不前。

尹:本港銀行支付程式出現「蝦碌」,是否意味要寫一個好用的程式十分困難?

梁:當然不是。在內地而言這只是舊技術。香港發展的樽頸位在於監管制度,開銀行戶口的難度比做生意還要高。監管有需要,但目前卻過多。

陳:非洲8年前已推出手機支付,因當地甚少銀行,民眾難以轉賬。電訊商便透過SMS短訊提供轉賬服務。可見若然原始包袱不存在,許多創科發展就容易落地得多。

尹:難道連非洲的發展也比我們快?

陳:絕對是!以前我也提出這個疑問,但外間以為危言聳聽。直至兩三年前,有主流媒體報道內地民眾可以用手機買雲吞麵,本港在手機支付方面大落後的問題才惹來廣泛關注。

難兼顧既得利益者

尹:有一種說法,別期望香港學似內地般廣泛使用手機支付,總之大家沿用傳統方法,或使用銀行推出的程式已足夠,你們是否同意?

梁:這種思維很有問題,那麼有車是否不用發明飛機,有飛機便不用發明火箭?手機支付是顛覆性的科技,發展移動支付很難兼顧既得利益者,必定會令某些傳統服務或企業蒙受一定程度的損失。

尹:手機支付雖然方便,但涉及很多個人私隱資料,例如身份證號碼及消費紀錄,這或令市民憂慮私隱外洩。

陳:政府部門應訂立制度,協助市民監管有關服務商,但政府不應做家長。私隱屬於我,如果我願意用私隱去換取一些好處時,那是自己所作的決定。如果替我做決定,就是剝削了我的自由。

尹:最後,你們預測哪個手機支付程式能跑出?

陳:政府提供13個儲值支付工具牌照,有如戰國時代,未來會出現合縱連橫戰況。假設滙豐與TNG合作,可能贏面甚高 ;因此八達通或會夥拍渣打還擊,未來一兩年會呈現類似整合。就像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最終合併為滴滴出行,結果成為市場一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