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V締造共融社會 (廖錦興博士)
香港的成功特質除了高效率、多元化、國際化,還有包容和善心,記得小時候學校推動周六早上在街頭賣旗籌款和公屋鄰居自組義工隊幫忙弱勢社群,還有清潔海灘和「饑饉30」籌款。企業方面,多年來工商界都實行不同類型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在香港乃天經地義的事,況且回歸前的殖民地社會,華人亦偏向於互助,CSR在香港早已蔚成風氣。
2011年由哈佛商學院教授米高.波特(Professor Michael Porter)及學者馬克.克瑞默(Mark Kramer)提出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更將CSR提升至利人利己的營商模式,他們倡議企業把社會利益元素加入企業運作的核心,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之一,創造經濟及社會並重的價值。
筆者在過去30年見證到工商業界由純粹捐款、提供暑期實習崗位、組織義工隊的CSR形式,到現在全情投入CSV的模式,令香港成為亞洲前列的共融城市。CSV就是通過重新構想產品和市場、重新定義價值鏈中的生產力,以建立相互支持的業界社群,公司可以同時創造經濟和社會價值。
我年初曾參觀一家在旺角上海街以CSV模式營運的餐廳,餐廳聘請的大部分員工都是傷健人士,更撥出部分地方作為教育中心及初創者的試驗場,提供職業培訓予失業的傷健人士及有特別需要的成年人,更會為學員進行合適的職業配對。
食材及供應商亦屬CSV模式的融合企業,餐廳的布置和菜式設計均由傷健人士負責。我品嘗了幾種香港地道小食和甜品,味道不錯,價格亦與同區食店相若,午市人頭湧湧,我認為這是CSV的成功例子。在着重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今天,大型或上市公司必須要符合監管機構的相關要求,而近年初創公司也逐漸接受將CSV作為商業模式。
在一個訪問中,米高.波特教授表示企業經濟和社會目標之間所普遍認知的權衡取捨是CSV的成功關鍵所在,資本主義模式能如何被重塑,透過解決社會上的挑戰而創造經濟價值,達致共融社會。從CSV的核心價值中,筆者可看到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8月的中央財委會會議上提出促進共同富裕,有相近之處。
事實上,近年從深圳、廣州、杭州至上海的初創及文化創意企業有不少是CSV的商業模式。這模式為年輕人提供向上流動機會及改善整體營商環境,有助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更多廖錦興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