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科幻如何演變為科技?(占飛)

By on September 1, 2017

本文作者占飛,為《信報》撰寫專欄「忽然文化

意大利學者達里奧稱,世界如今正經歷第三波機械人的發展,未來機械人的機體會更趨智能化。圖為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法新社圖片)

意大利學者達里奧稱,世界如今正經歷第三波機械人的發展,未來機械人的機體會更趨智能化。圖為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法新社圖片)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早前在北京舉行,大會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全球機械人行業的領先企業俱有展品悉數亮相,展示機械人行業產業鏈上游及下游各環節的最新技術應用,從而向參觀者勾勒出一幅充滿未來感的機械人世界圖像。

話說在大會論壇上,意大利比薩聖安娜大學教授保羅達里奧(Paolo Dario)發表專題演講,題為「機械人夥伴:科幻如何變為現實」,他就從2004年的科幻電影《智能叛變》(I, Robot)說起,指出此一影片包含甚具價值的觀點,展現出一些非常具現實感的想像事物,而對機械人研究人員來說,有些想像事物在當時尚沒有認真加以觀察。

與機械人互動

達里奧在講壇談到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所撰寫的書本,那就是艾斯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The Foundation Series),書本與電影內容或有些差異,兩者的關注重點,俱為機械人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電影所描述的世界乃人類與機械人的相互影響,而互動程度為觀眾所接受。

就在演講中,他有此說法:世人在2035年勢將經歷新一輪發展,比如工業機械人早已實現了,且大規模應用,第二波機械人的發展則包括人工智能或更新的概念不斷湧現,還有人工感知等等傳感器的技術,俱大有可能推動服務機械人的發展;世界如今正經歷第三波機械人的發展,相繼應用一些全新概念,也就是說,未來機械人的機體會更趨智能化,亦會應用到一些感知科學及新材料,而機械人目前已可連結到網絡上。

歐洲目前正研究機械人從事醫護的方向,甚至有些重點旗艦項目在朝着此一趨勢大力發展,據稱在未來10年,或會投入10億歐羅資金以實現此一目標,而「中國製造2025」此一計劃亦相類似,大概亦會於同一時段逐一成為現實。

達里奧認為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非常具有遠見,所提出的設想已成為現實,包括直升機及機械人等等,科幻不僅基於幻想,其實亦會惠及世人,有一名日本教授曾接受採訪,談到之前他的一些靈感,甚至在展開研究機械人之前,就具有一些想法,此所以世人不應低估科幻所涉範圍,皆因科幻為世人提供靈感,人類很早就開始研究及製造機械人了。

他又說非常喜歡一部電影,名為Blade Runner(港譯《2020》),那是因為電影中的汽車可以飛行,但會飛行的汽車要有所控制才不會出事,1982年時還沒有智能手機,此所以要用一部固定的電話加以操控;透過讀書及看電影,就可得悉有些科幻非常精確,比如上世紀四十年代時,有一本關於機械人的書籍,就對機械人的發展作出相對精準的預測。

他又指出,機械人勢將成為小孩的夥伴,而機械人很友善,時至今日,已可看到不少例子,如機械人可作為小孩及長者的伴侶──那就是說,人類與機械人大可互動,有些新鮮事物從而不斷發生,機械人亦具有感知能力,不過,機械人須加以規範管理。

新變形人時代

那麼,何謂漸進式創新,與顛覆式創新之間有何差異呢?他遂有此說法:預測漸進式的變革非常簡單,每個人大概俱理解摩爾定律(Moore’s Law),那是由Intel的創辦人歌頓摩爾(Gordon Moore)所提出的原則,那就是半導體晶片每兩年會增加一倍,那是比較容易預測的,然而,沒有多少人能預測到互聯網的誕生及其發展,或者iPhone、Facebook、Twitter、微信與Google相繼出現,此等科技一下子就對社會及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他又說到,艾斯莫夫更在「基地系列」提出科學大可應用為預測未來,而心理學史當中亦包括其他一些科學,那就有助於世人預測未來;但艾斯莫夫在同一本系列的著作中,同樣亦描述新的變形人時代的來臨,更提到此一時代勢必為整個世界帶來顛覆式的變化。

此所以達里奧認為喬布斯(Steve Jobs)就是如此的變形人,此人有幸活於非常成熟的手機市場,由是令到此一市場全面革命了,那就是引入2個新概念,讓iPhone成為無處不在的產品,其他手機沒有辦法應對顛覆式創新,最後就相繼出局了。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