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代幣化 智能賣身契 (高天佑)
近來「幣災」爆發,早前曾經熱炒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市場也沉寂下來。事實上,此前備受追捧的NFT熱潮主要屬於「數碼代幣化」,即是把一些數碼資產(例如圖像、音樂、影片)轉換成一個或多個代幣,使之流通交易。然而,NFT應用絕對不限於數碼資產,不少人認為「實物代幣化」具有更大潛力。
倫敦豪宅拆售 萬餘元上車
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上周接受本報專訪時,亦提到「實物代幣化」乃重要發展方向。他舉例說,可把紅酒、古董、珠寶等貴重資產的產權變成代幣(tokenized)。此舉不但有助於促進交易及打假防偽,還可降低入場門檻,讓原本只得有錢人染指的貴價資產投資普及化。陳德霖認為,香港有條件發展成為實物代幣資產的製造、交易及管理中心,但需要盡快完善相關法例,加強保障市場持份者,以免落後於國際競爭對手。
除了紅酒、古董、珠寶,地產亦屬「實物代幣化」的理想對象。英國倫敦上周出現當地第一宗「地產代幣化」項目,發展商Knight Dragon把泰晤士河河畔豪宅屋苑Greenwich Peninsula的第四座物業轉化為10萬個代幣出售,該幢物業包括191個住宅單位,用於出租,估值大約1.4億英鎊(約13.5億港元),而每個代幣的價值約1400英鎊(約1.35萬港元)。
換言之,普通投資者即使買不起該幢豪宅一個單位,遑論買下整幢物業,但只需付出1400英鎊「入場費」,便可擁有「十萬分之一」經濟權益,分享租金收入和樓價升值回報(代幣可在市場上自由轉售)。這操作概念某程度上近似REITs房託,且發行更為靈活,少至一個住宅單位也可以代幣化;不過REITs房託已有成熟的法例監管,對投資者相對較有保障。
理論上,「地產代幣化」將有助於改善貧富懸殊,例如本港樓價高昂,年輕人甚難儲夠首期「上車」,尤其假若樓價升勢凌厲,上車門檻愈來愈高,正如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論證,「無殼蝸牛」的財富及購買力很容易被「有樓一族」拋離,致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更可能催化階級矛盾,造成社會不穩。惟透過「代幣化」,例如把一個價值1000萬元的太古城單位拆分為1000個代幣,年輕人只需一萬元便能成為太古城「千分一業主」,分享該單位租金收入與升值潛力,同時繼續儲錢和「儲幣」,待日後可把「太古城代幣」變賣套現,作為首期購買細價樓,真正成為擁有全面產權的業主住戶。
法青躬行實踐 證潛力豐厚
再者,投資者即使沒打算真正置業,樂於繼續租樓住,也可以透過「地產代幣化」持有部分物業權益,幫補一下租金開支,對沖通脹壓力。這亦有利於分散投資,例如擁有1000萬元現金,原本只可以購買一個太古城單位,雞蛋押在同一個籃子,倘藉着「代幣化」,則可把1000萬元分布於太古城、又一城、沙田第一城等不同屋苑單位,甚或擴展至大灣區及海外物業,達致以往只有富豪才可實現的多元化布局。
在「數碼」及「實物」代幣化以外,更新穎發展趨勢是進入「真人代幣化」境界。早於2020年,法國幣圈青年Alex Masmej把自己未來3年的人生分拆為20萬個代幣,每個代幣售價0.1美元,結果成功籌集到2萬美元。在這3年間,持幣者不但可以透過投票決定Alex的生活方向(暫時而言,持幣者投票決定而獲得實現的議案包括「每朝6點起床」、「每周慢跑5次」、「不吃紅肉」及「日常生活只用Bitcoin消費」等),還能夠按比例分享他在這期間所有收入(Alex對該3年生活的初始估值為15萬美元)。
透過「代幣化」,Alex把自己的日常變成一個真人騷,亦令他提高了知名度,獲得不少商業合作機會。最搞笑的是,持幣者為了督促Alex「努力賺錢」,通過「6點起床」、「每周慢跑」、「健康飲食」等議案,讓他由一個晚睡晚起的典型幣圈人士,硬生生變成堅守生活紀律的健康青年。
Alex所做的只是一個實驗,卻印證「真人代幣化」確實甚具潛力,不少人認為最適合應用於體育、文藝、娛樂等行業。例如一個初出茅廬畫家,可把自己未來30年收入的10%至30%代幣化,藉之籌得現金收入支持創作;具眼光的投資者倘押中具潛力新秀,有機會賺到可觀回報,對於促進創作生態亦有幫助。娛圈新人亦可採取同類做法,粉絲們除了購買唱片及周邊產品捧場,還能真正「投資」於自己身上,並分享經濟回報。封建時代的奴隸、僕役及婢女「賣身契」早已不存在,但區塊鏈時代的「賣身智能合約」未必不可行,當然大前提是要處理道德爭議與法律監管問題。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