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港初創即食軟膳拓藍海 (吞嚥易張美然)

By on December 25,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張美然坦言,院舍是否採用軟餐,端視乎預算,她希望政府可多做推動角色。(陳施敏攝)

張美然坦言,院舍是否採用軟餐,端視乎預算,她希望政府可多做推動角色。(陳施敏攝)

本港長者人口達138萬,根據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的數據,居於療養院及日間護理中心的長者,分別約六成及四成有吞嚥困難(Dysphagia)。本地初創「吞嚥易」針對他們研發多種軟餐,稱能保留食物的原味、形狀和營養,方便進食兼品嘗美味。今次請來其聯合創辦人及技術總監張美然,分享其經營理念。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張)張美然 吞嚥易聯合創辦人及技術總監

陳:為何當初成立一間軟餐食品初創?

張:吞嚥易是全港首間針對吞嚥障礙人士,譬如長者、咽喉病患者、智障人士及剛做完手術的病人等研發「易食」食品的公司。事源另一聯合創辦人鍾倩盈,其外公因中風導致吞嚥功能下降,只能以糊餐為主;適逢她當時的工作要經常往來日本,留意到當地的軟餐市場非常成熟,反觀同樣有人口老化問題的香港,軟餐市場卻存在一大空缺。她找來幾位有科研、營商等不同背景的朋友,在2019年初正式成立公司,期望為長者帶來更好的膳食選擇。

公司的產品包括即食原貌軟餐、增加液態食品黏稠度的凝固粉,以及供院舍或照顧者製作軟餐用的軟化粉和塑形粉。目前坊間製作的軟餐,大都是先把煮熟的食材打爛,然後再為食物塑形;我們則使用超聲波技術,把軟化液滲透至食物內部,讓食物軟化時亦保持原貌及味道,除了口感外,跟普通食品並無差別。

吞嚥易暫開發了8款即食軟餐,同時提供食材軟化粉、 凝固粉及塑形粉等產品。(吞嚥易圖片)

吞嚥易暫開發了8款即食軟餐,同時提供食材軟化粉、 凝固粉及塑形粉等產品。(吞嚥易圖片)

生產線獲國際認證

陳:公司的產品與市場上同類產品有何分別?

張:現時本港的老年食品依靠進口,售價高昂;而我們的產品售價比市面低三至五成。以凝固粉為例,可能幾日就消耗一罐,定價較低有望更「經濟」。此外,在軟餐方面,我們參考了社聯等機構的調查,了解長者喜歡的菜式,亦根據其營養需要設計餐單。目前,公司推出了8款軟餐,如薯仔雞塊、紅蘿蔔牛肉等家常菜,相信比進口軟餐更適合本地長者口味。

目前,公司的產品由內地廠房製造,生產線取得HACCP及ISO22000等國際認證;所有產品均符合香港政府對軟餐食品的安全規格。另外,每件產品的包裝上都會註明其符合「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的哪一等級,方便消費者揀選適合食物。

即食軟餐的菜式包括紅蘿蔔牛肉、西蘭花炒雞柳等家常菜,比進口軟餐更適合本地長者口味。(吞嚥易圖片)

即食軟餐的菜式包括紅蘿蔔牛肉、西蘭花炒雞柳等家常菜,比進口軟餐更適合本地長者口味。(吞嚥易圖片)

未來20年長者倍增

陳:市場推廣上有何策略?

張:按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人口推算數字,本港人口在2019年中為751萬,65歲及以上長者人口比例為18.4%,即約138萬人,推算未來20年長者人口將增加近一倍。根據公司的調查,約有一成居家長者患吞嚥障礙;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亦指出,住在療養院及日間護理中心的長者,吞嚥障礙比例甚至分別達六成及四成。由此可見香港軟餐市場龐大,惟利潤空間相對較小,故甚少本地公司願意涉足。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增撥7500萬元資助安老服務單位,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可望推動院舍引入。

產品於一個月前正式上市,現時主要通過網絡銷售,機構客戶可直接向我們訂購;而11月舉辦的樂齡科技展上,也收到來自數十家院舍的訂單。零售市場方面,消費者可透過軟餐訂購平台軟膳點購買;公司現正與線下零售商,如長者或復康用品店等洽談上架,料最快一個月後推出。

公司計劃回港設生產線,期望政府或投資者能給予更多支援,以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吞嚥易圖片)

公司計劃回港設生產線,期望政府或投資者能給予更多支援,以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吞嚥易圖片)

參賽獎金支撐研發

陳:公司未來有何發展大計?

張:其實在香港、內地及海外等不同地區,都有大量支持創業的比賽。例如去年舉辦的第四屆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我們的項目便獲頒總決賽銅獎;其後陸續參與了十多個比賽,獲得優異獎或以上的成績,累積獎金達六位數,用於支援現階段的研發工作。考慮到日後發展,我們正與投資公司商討融資事宜。

此外,公司計劃回港設生產線,鑑於租金等因素,目前仍在物色廠房,我們期望政府或投資者能給予更多支援,以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公司亦計劃拓展內地市場。內地的軟餐或吞嚥障礙食品發展,比起香港更為初步,所以在產品推廣上,我們會先從即食軟餐着手;凝固粉等內地較陌生的產品,則傾向與當地醫療或養老機構合作。未來則希望打入台灣、東南亞,以至歐美市場。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