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建平台先祭亡魂 無大台科網常態 (林行止)

By on August 27, 2019

本文作者林行止為《信報財經新聞》創辦人,為《信報》撰寫專欄林行止專欄,本文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在二十二日的專欄,筆者以為從「快閃族」的活動,有所發現,寫成政府若委「獨立調查委員會」,也許可查出近兩個多月來「無大台」組織的「和理非」群眾活動,其實幕後有人操盤,不然數以十萬計示威者不可能互相配合、進退有序且必於「收場」前上演一場引發警力為「止暴平亂」而催淚彈布袋彈水炮甚至真槍實彈橫飛、令警民關係對立深化的血腥場景。

專欄刊出後當晚,即收到讀者傳來古勒馬一篇無題的大作,從網絡科技的觀點,剖析「獨立調查」不能找出「元兇」的道理。筆者讀之汗顏,因為據「快閃族」的演出而得出群眾示威活動有「大台」的結論,幼稚膚淺。

事實上,年輕示威者最擔心的是運動被有力人士或政治組織騎劫。新一代的群眾運動,與新興的「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同調,走的是分散(distributed)模式。循此思路,便會覺得當前這場轟轟烈烈的示威運動,「無大台」、「無領袖」以至「去中心化」,是「分享經濟」時代的常態。茲取得古勒馬君同意,刊出其大作精要部分,讓讀者了解網絡科技的發達,「無大台」的大規模群眾活動已成常態!

新一代的群眾運動,與新興的「分享經濟」同調,走的是分散模式。(黃勁璋攝)

新一代的群眾運動,與新興的「分享經濟」同調,走的是分散模式。(黃勁璋攝)

筆者是新科技的門外漢,略窺「快閃族」的活動便以為悟出一點道理且發而為文,哪知成為「笑話」。「識少少不可扮代表」,這是筆者從中汲取的教訓。

「拜讀林行止先生八月二十二日的專欄〈獨立調查有利建制 近況偏見忘卻核武〉,以FlashMob的『假即興』來比喻現時自稱是沒有大台的『逆權運動』。FlashMob固然是非常有組織,預先綵排,『假即興』的表演方式。只要上YouTube搜查FlashMob Rehearsal就可以看到不同FlashMob幕後的綵排情況。自九十年代尾,美國開始有Reality TV的出現後,這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表達方式,受到某些觀眾的一定支持,才可以長做長有。

「沒有大台並不代表沒有組織。在『假即興』娛樂興起的同時,電腦世界興起了一樣叫BitTorrent(位元洪流,簡稱BT)的科技。BT就是把以往P2P的Point to Point演變成Peer-to-Peer。雖然用了同一英文簡稱,但是其設計理念完全不一樣。維基百科形容BT為『用戶群對用戶群(Peer-to-Peer),而且用戶愈多,下載同一檔案的人愈多,下載該檔案的速度愈快。且下載後,繼續維持上載的狀態,就可以『分享』,成為其用戶端節點下載的種子檔案,同時上載及下載。』最初的BT仍然有一些漏洞,未能做到完全沒有核心。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現在已經發展出DHT,全稱為『分散式雜湊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把核心進一步打散。簡單來說,BT是一種依靠群眾,沒有核心,分享檔案的技術。近年新興起的比特幣(Bitcoin)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設計概念上,和BT的Peer-to-Peer有不少共通點。其中的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盡量減低有權力核心的弊病。這兩種比較新興的科技,就已說明了『沒有核心只靠群眾』的可行性是確確實實的。

新聞自由依靠網絡通訊自由,一旦通訊網絡受攻擊,示威者的組織力將會瓦解。(何澤攝)

新聞自由依靠網絡自由,一旦通訊網絡受攻擊,示威者的組織力將會瓦解。(何澤攝)

「在觀察了兩個多月在連登和Telegram群組內的討論,我比較傾向相信沒有大台這個說法。『小台』是有的,也就一如Peer-to-Peer的戶群一樣。如果硬是要說『逆權運動』背後有大台的話,我相信這個『台』並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更不是一個國家。當然,如果當中有人或『外國勢力』推波助瀾,這也是絕對有可能的,但是始作俑者,仍然要歸於多年來的暴政。

「如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話,恐怕最後得出來的結果,發現大台的『台』的是『網絡通訊平台』。

「這兩個多月,記者不辭勞苦的報道,得到廣大民眾不少的讚許,也體驗了香港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新聞自由。但是在現今電子傳媒的年代,新聞自由是需要依靠網絡通訊自由的。我一直以來的恐懼,就是通訊網絡受到攻擊。他們不需要像內地般阻擋香港人用WhatsApp上Google,『他們』只需要使有限量的DDOS攻擊(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 attack)亦稱『洪水攻擊』,令有關的通訊服務慢得『生不如死』,示威者的組織力將會自然瓦解。」

更多林行止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