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銀彈戰 (報貝林籽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今年新春,多個電子支付App向本地用戶大派利是,爭奪市場,有年宵攤位亦接受電子付款,鼓勵中外旅客購物。《信報》StartupBeat請來報貝(CamClaim)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林籽妍,一起探討有關方面最新動向,以及為企業及消費者帶來的改變。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林籽妍 報貝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尹:CamClaim今年在年宵市場推廣電子支付,可以分享一下計劃詳情嗎?
林:我們提供多部電子支付終端機予維園年宵的小食攤檔使用,顧客可透過銀聯卡電子付款,不論Apple Pay、插卡、刷卡,或銀聯雲閃付二維碼(QR Code)都適用。同時,終端機亦支援Samsung Pay、Android Pay、小米Pay,甚至華為Pay等,全港有「銀聯」標誌的卡也支援相關服務。
二維碼主攻低消費群
尹:可否談談銀聯卡在香港的普及程度?
林:銀聯在香港的發卡量已達2000萬張,即平均每名港人有兩張或以上,當中包括信用卡及銀行卡。這兩種卡都能作消費之用,而且全球通行。銀聯集團與不同手機支付工具合作,可用銀聯卡綁定Apple Pay,適合12歲以上人士使用。未持有信用卡的話,例如低收入或外籍人士,亦能使用此服務。
現時,香港正在打「電子支付三國戰」,支付寶、微信及銀聯等均是主力。以上3間公司在本港都有不同支付場景,除了有利推進智慧城市,亦可培養市民使用習慣。
尹:近期攻港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均是內地人慣用的工具;相反,港人比較常用八達通,手機支付多數使用Apple Pay及Samsung Pay等。如今銀聯卡再結合這些工具,是否較符合港人口味?
林:要用二維碼方式支付,就要先把手機解鎖,再開啟相關應用程式,其後掃二維碼,整個過程要花一段時間,並非太趕急不妨使用。如果要「秒殺」,當然Apple Pay會較方便。整體而言,二維碼支付方式集中在低消費場景;Apple Pay或實體卡支付,較常出現在高消費項目。
商戶暫難即日清算
尹:Apple Pay等手機支付工具或涉及較高的手續費,二維碼雖然操作麻煩,但入場費似乎較低。商戶採用上述支付方式時,其收款時間是否也有差別?
林:在香港,不論用哪一種電子支付,商戶無法即時到賬。目前的清算時間大約是T+1至T+2之間(一至兩個工作天後),視乎銀行操作而有所不同。有商戶用POS(Point of Sales)機,最後花了T+30、T+45才到賬 ﹔我聽過最誇張的例子,要苦等T+90,差不多要3個月時間才收到款項。
尹:你們早前已在的士行業,推出銀聯電子支付,現正測試及收集數據。今次進軍年宵市場,未來還有什麼場景適合試行有關服務?
林:香港目前僅有大型連鎖茶餐廳、快餐店接受電子支付,有很多商舖維持只收現金。我們日後考慮在小型食肆推行,以便在不同範疇收集數據。始終電子支付不應該針對個別行業或場景,而是整個智慧城市不可或缺一部分。
其實不少中小企有意提供電子支付,惟入場門檻普遍較高,他們不願或無法負擔手續費。我們希望首先降低成本,包括硬件、系統及結算等費用,未來多與企業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後,再協助推出新服務;加上本地有不少零售行業,我認為流動支付方案不應只限於「畀錢、收錢」,而是如何藉此增加生意額。舉例說,有茶餐廳使用我們的POS機後,無論「落單、入單、收錢」均可一機搞掂;員工落力推銷後能即時收佣金,夥計及老闆也會感到開心。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深入了解Fine-Tuning:什麼是Fine-Tuning?在香港市場中有什麼應用與挑戰?
在人工智能(AI)領域,AI 模型 Fine-Tuning 正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它能顯著提升機器學習模型在特定任務中的表現。這種技術使得預訓練模型能夠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藍牙6.0多項突破 Find My細至厘米(林國誠)
最新發表的Bluetooth 6.0規格,將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無線設備互聯方面帶來了革命性進步。在介紹Bluetooth 6.0前,先回顧過去幾代Bluetooth技術的不足及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中佬的浪漫 探索新科技(黃岳永)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受不同年齡層男士喜愛的《高達》,不少人到中年的「中佬」開始重拾童年的打機樂趣,例如可玩到大部分PC遊戲的Steam Deck,近幾年便掀起全球遊戲革命;剛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與其引發的熱潮,也吸引不少老玩家的目光。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新技術|英飛凌首製成12吋GaN晶圓
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周三(11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300毫米(12吋)氮化鎵(GaN)晶圓技術,生產晶片數量是200毫米(8吋)晶圓的2.3倍。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趨勢|Adobe末季推AI短片生成器
美國圖像處理軟件商Adobe宣布今年底前,為旗下剪片工具Premiere Pro推出測試版工具,配合Adobe Firefly視訊模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創作短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之戰|甲骨文夥輝達建澤級雲訓練AI
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合作,聯手建造全球首個「澤級」(Zetta)雲端運算集群,讓客戶透過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CI)訓練人工智能(AI)。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學生研發安全帽冷卻裝置 贏設計大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7位學生,設計冷卻裝置Air Ring 48(AR48),可安裝在標準安全帽上,保障建造業工人在酷熱環境下工作安全。這項發明最近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設計大獎。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