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菌絲體造環保建材 隔熱防水 製磚代塑膠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Mushroom-X研究菌絲體作為生物材料;左起為兩位聯合創辦人何穎芝和關海山及其團隊。(黃俊耀攝)
所謂種瓜得瓜,但有否想過,種菇除了得菇之外,還可做包裝物料、變身家具,甚至塑造房屋?由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關海山成立的Mushroom-X,致力研究種菇技術,種出的菇除了可食用外,其菌絲體(Mycelium)更可代替發泡膠、塑膠及磚塊,防水隔熱又不失環保。
關海山及他的團隊,以咖啡渣、豆渣、木碎、農業廢料(例如豆莢)等作為生產基質(即土壤),再加入菌絲,由菌絲吸收當中營養,長出菇菌。關海山補充說,種植不同的菇菌所需土壤配搭各有不同,天然赤芝多長於樹幹上,故種植時其土壤要較多木碎,再配以適量的咖啡渣及豆渣,貼近赤芝天然生長環境。
研特殊抑制劑控生長
種出的菇菌,其菇頂可作食用及藥用;在某些品種,只要養份足夠,其根部的菌絲體,更可用來製作生物材料。關海山稱,這些菇菌物料,有隔熱、防水、不助燃及柔韌性強等特性,可代替玻璃棉等物料,用於搭建建築物隔熱層;只要配合特定模具去塑型,更可當磚頭用,在室內加建牆壁,甚至興建整間房子都可以。就算不用來建屋,菇菌物料也可取代難以降解的發泡膠或塑膠,用於包裝物品或製作家具,例如椅子等。

只要配合特定模具塑型,菌絲體可代替磚塊,用於建屋。(黃俊耀攝)
關海山表示,他並非研究菇菌物料第一人,外國亦有類似研究,但有個問題一直未解決:「整咗張凳出來,但凳上面有菇長出!」物料長菇影響建築物結構,一直深入研究菇菌遺傳及發育的關海山團隊,就致力解決上述弊端,終研究出一種特殊製劑,可抑制菇菌發育基因,令菇菌停留在菌絲階段而不出菇,「若種菇是為了食用,吃完菇頂後,菇底可用作堆肥;若為了取用菌絲體作為菇菌物料,我們盡量控制它不要出菇。」
提供廢料重用等顧問服務
Mushroom-X另一位創辦人、中大食品研究中心項目經理何穎芝指出,抑制菇菌出菇可謂大膽而且創新的想法,「菇菌研究一般相當重視出菇,因為這才是菇菌的完整生長周期。」她指公司的菇菌技術已取得美國臨時專利及國際專利合作條約(PCT),正式專利則仍在審批階段。
何穎芝續稱,公司計劃朝「B2B」方向發展,如開發不同生物材料及食材,以及提供廢料重用、以菇菌入藥等顧問服務。其菇菌種質資源庫,亦可向菇農提供菌種及菇菌技術,以及協助保存菌種等。
目前團隊專注於靈芝、平菇等菇類,關海山直言,團隊種植的菇菌類別不會很多,皆因需要配合華南氣候種植,「中國北方的菌種就不會多種,因為要種就一定要配備冷房,此舉不利環保。」簡單一個小花盆,已可以栽培菇菌,理論上在家亦可種植,惟關海山並不建議,「香港地方狹小,加上濕度高,容易發霉,長出其他真菌。」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港側重醫學應用 食品科技難覓資助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數碼營銷會議聚焦AI影響
營銷會議IAB Hong Kong今日舉行,探討AI對數碼營銷領域的變革性影響,以及相關應用案例。主辦單位IAB Hong Kong主席黄俊仁引述世界廣告商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ing)一項調查的結果,指約45%受訪品牌已經在營銷中使用AI工具;這些品牌中,接近九成(89%)表示AI有助提升生產力及效率。
- Posted September 26, 2023
- 0
-
阿里雲推商用AI搜尋引擎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興起,網絡搜尋工具亦紛紛融入相關技術。阿里雲智能集團於今日下午舉行的雲國際峰會(Alibaba Cloud International Cloud Summit)上,宣布一系列AI產品及服務,其中一項「OpenSearch LLM問答版搜索」,是阿里雲自家大規模分布式搜尋引擎,可為企業就電商、社交媒體相關領域,進行大數據查詢。
- Posted September 26, 2023
- 0
-
友誼之道與精神健康 (鄧淑明博士)
1938年,美國哈佛大學有科學家啟動一項名為「哈佛成人發展研究」的計劃,追蹤研究一群年輕男性的生活,成為社會科學中歷時最長的研究項目。該計劃的現任主管瓦爾丁格在2015年總結這項歷時近80年的研究,指出最大的發現是親密的人際關係讓人更長壽和快樂,而孤獨的人容易更早過世。另有研究顯示,每月至少見一次朋友的人,比不見朋友的人更快樂;有朋友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更滿意,患抑鬱症的機會率較低。
- Posted September 26, 2023
- 0
-
微軟香港夥教局提升AI學習
為了推動本港中小學的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以及人工智能(AI)教育,微軟(Microsoft)香港與教育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攜手推出Partners in Learning(PiL)計劃5.0,將會繼續透過微軟的雲端技術,去進一步提升現代化的學與教模式、混合學習模式及STEAM教育的教學效能。
- Posted September 26, 2023
- 0
-
特斯拉Optimus懂單腳做瑜伽
電動車廠商特斯拉(Tesla)在社交媒體X(前稱Twitter)發文,介紹Optimus智能機械人的研發進度,顯示人工智能(AI)系統再進化。其端到端訓練的神經網絡,結合關節位置編碼器及視覺系統,即使身邊有人出手干擾,機械人仍懂得自行把藍色和綠色的積木分類到各自的托盤中;Optimus更能單腳站立,做瑜伽時保持平衡。
- Posted September 26, 2023
- 0
-
Meta聊天機械人大玩個性 傳明天發布 口吻滑稽吸年輕客
Facebook母企Meta Platforms明天(27日)舉行Meta Connect年度大會,據報將推出個性鮮明的聊天機械人。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這些機械人開發數目或達數十個,以滑稽幽默爭取共鳴,部分亦具備包括編程等生產力技能;名人及創作者可藉AI,代表自己與支持者互動聊天。
- Posted September 26, 2023
- 0
-
捐贈平台推實習計劃 安排兒童之家青年到科企試工
新世界發展(00017)旗下捐贈配對平台「Share for Good愛互送」宣布,推出「未來築職」計劃,安排逾100名來自兒童之家的青年,到16間本港企業實習。新世界稱,計劃期內青年可無限試工,對各種行業及工種,包括雲端農業及社交平台推廣等新興行業盡情探索,以擴闊視野,協助進 行職場生涯規劃。
- Posted September 25,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