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藉贏大賽增認受性 (香港電子競技鍾培生)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年輕人若想做電競選手,除了天分及做人態度,亦要了解產業生態,熟悉行內的遊戲規則。(香港電子競技網上圖片)
近年電競躍升為國際賽事,有本港選手剛於印尼亞運,在《爐石戰記》遊戲項目奪冠,為金牌榜取得「零的突破」,成為年輕人的夢想行業。《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HKEsports)創辦人鍾培生(Derek),探討電競的發展趨勢及機遇。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鍾培生 香港電子競技創辦人
尹:作為電競行業專家之一,你認為本港應該如何發展?
鍾:適逢本港電競代表於亞運賽事奪冠,加深港府、業界以至市民對行業的了解,惟各持份者的認知並不同步。舉例說,港府鼓吹發展電競,惟目前未有相關部門負責,發展目標含糊。若要推動電競,可從認受性及產業兩方面着手。
首先就認受性而言,以南韓為例,當地20年前已發展電競,玩家技術非凡,經常勝出各項賽事;政府亦投放巨額資源支持三星(Samsung)、Korea Telecom等國企,代表公司參與賽事。本港的電競選手若能於未來的奧運項目奪金,認受性亦會大幅提升。
就產業層面而言,最重要是賺到錢。不過,目前全球未有一個城市能單靠電競行業走下去。現時市場所得的收益,主要歸於大型遊戲公司所有。本港若能訂立發展目標,捕捉電競產業的商機,前景相信愈趨明朗。
外判項目衍生商機
尹:現時各大遊戲公司都積極搶攻電競項目,本港電競產業商機何在?
鍾:年輕觀眾的喜好已從電視走向網上視頻,當中遊戲視頻最受歡迎;電競項目商機處處,有遊戲公司為了延長遊戲壽命,透過不斷舉辦賽事獲取更大收益。
然而,一些大型遊戲供應商,例如騰訊(00700)等,即使他們透過舉辦賽事能夠賺取99.8%利潤也好,亦不會全權負責整個電競項目,或會外判小量硬件項目出去,例如選手服飾等工作,讓產業從合作關係獲利。此外,賽事轉播等媒體亦不乏收購的機會。我預計成功的人,他們賺取的錢將愈來愈多。
尹:那麼大型遊戲公司,他們持有知識產權(IP),會否壟斷遊戲市場?
鍾:個人認為,大型遊戲公司自有不同策略。以海外企業為例,可依賴Facebook等平台作用戶獲取(User Acquisition),其收益最終或由Google Store、iOS等各渠道瓜分。反觀內地市場,卻沒有Google Play。以騰訊為例,它旗下有微信(WeChat),其收益較為集中。要進軍內地遊戲市場,需要以夥伴形式合作,在市場獲取較大市佔率。

電競選手在比賽中,不但有運動員身份,亦要扮演藝人角色。(香港電子競技網上圖片)
做選手須具備三條件
尹:若新一代想入行,以選手身份進軍電競界,你有何建議?
鍾:成為電競選手,必須具備三大條件,包括天分、對遊戲與賽制的認知,以及選手的心態。
首先,現時本港的全職選手大約有10人,身價不算特別高,跟一般運動員相若。要成為電競選手,除了要兼顧學業,於電競亦要有天分,積極參與學界、業餘賽事,於遊戲穩佔較高排名,妥善裝備好自己。
其次,對電競的生態圈,以至整個遊戲及賽制,要有一定程度了解;另一方面,掌握對手出招的想法,增加出賽的勝算。譬如足球賽制中10比11,即使獲10分的球隊亦可以是落敗者;得分1比0,獲1分的一隊,最終可以是贏家。
最後,專注、良好的態度亦是致勝之道。若要以出色電競選手為目標,獲得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隊友的溝通協作,同樣十分重要。電競選手在比賽中,不但有運動員身份,亦要扮演藝人(Entertainer)角色。若與隊友關係不好,就難以獲得觀眾支持。
入行先了解業界生態
尹:除了投身電競選手,還有什麼發展機會?
鍾:要進軍電競行業,必須要了解產業,尤其是生態系統,明白「錢從何來」。例如選手為何有不同身價,而班主又如何賺錢,以養活旗下的團隊。這些知識都是最基本的,否則遑論入行。
若自認極具潛能,建議投身大型遊戲公司,年輕人的起薪點大概與醫生、律師的待遇相若。遊戲公司有不同發展部門,例如遊戲設計、電競項目等,亦要人手跟班主溝通;此外,亦有電競補習班,或者於媒體平台做,預算多更可培育團隊,有各種的入行途徑。惟遊戲公司的內部,一般已有評述職位,故發展空間有限。

鍾培生(左)認為,本地推動電競產業須先爭取認受性,方能賺錢及挽留人才;旁為尹思哲。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林作:所有業務已中止 冀幕後人士繩之以法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JPEX涉嫌無牌經營,事件至今有11人涉嫌串謀詐騙被捕,其中獲准保釋候查的林作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他暫時沒被控告及獲准保釋,獲得的法律意見,他不會就案情作任何回應,而位於中環辦公室已在前日(20日)終止租約,所有業務亦已中止。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消委會:周三遭黑客入侵破壞八成系統 勒索50萬美元
消委會今早召開記者會交代電腦系統遭黑客入侵事件。消委會主席陳錦榮表示,電腦系統於周三(20日)被黑客入侵,黑客勒索郵件要求周六(23日)晚上11時20分前繳50萬美元贖金,如果遲交,贖金將增至70萬美元。他強調絕對不會交付贖金,強烈譴責黑客的非法活動,並對事件引起市民不便深表歉意。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炒幣監管應採「星洲賭場」模式 (高天佑)
本港近年發展「頭頭碰着黑」,傳統金融中心地位失色,港府嘗試鎖定虛擬資產、區塊鏈及金融科技為突破口,冀能殺出新路,箇中難免要承擔一定風險,畢竟「水清無魚」。在監管方向上,當局不妨借鑑「新加坡賭場」模式,主力做國際市場生意,同時對本地市民「炒埋一份」採取較嚴格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蘋果傳曾夥拍高盛 研iPhone買賣股票
蘋果(Apple)據報曾計劃推出iPhone的股票交易功能,CNBC引述知情人士報道,蘋果與高盛於2020年開始合作開發此新功能,讓消費者能夠在iPhone上買賣股票,惟因市場出現波動和不確定性,相關項目去年被擱置。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蘋果生態系統挑戰者 (黃岳永)
蘋果公司(Apple Inc.)一年一度的產品發布會上周如期舉行,向大眾推出最新的iPhone系列。筆者看着手上的iPhone 12 Pro Max,與剛剛推出的iPhone 15 Pro Max比較,實在難以辨別有何不同之處。儘管iPhone 15在性能方面肯定更加出色,例如改進的鏡頭、更輕便的機身和升級的WiFi功能等,但不能否認,大多數人更換手機的原因是出於虛榮心。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買iPhone 15系列兩大理由 (林國誠)
每年踏入9月,無論是電訊業界還是大眾都關注新一代iPhone的消息。自上星期新品發布後,新iPhone又成為網民話題,本文刊登之時,正是iPhone 15系列發售的日子。從預訂情況來看,新iPhone仍深受大眾喜愛,其中以15 Pro Max最受歡迎。不少朋友亦找筆者詢問買機事宜,顯然新iPhone引起了大家強烈換機欲望。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微軟月底更新Win11 AI工具Copilot登場
活用AI工具,令工作更加事半功倍。微軟宣布9月26日起引入AI工具Microsoft Copilot,連同Windows 11新版本22H2一同推出。此外,該企亦公布於Windows 11、生產力軟件Microsoft 365、網頁瀏覽器Edge、搜尋引擎Bing,以及平板電腦Surface系列的多項AI更新,滿足用戶及企業的日常需求。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