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初創副業減風險 (微辣陸志豪 / 9GAG 陳展程)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微辣六毫子和9GAG陳展程,這天出席A. 新世界大學主辦的「Artisan Entrepreneur Summit」,在台上笑談創業。
近年崛起的內容初創,以風趣幽默的創作,吸納一班忠實粉絲,帶動互聯網文化潮流。《信報》StartupBeat請來微辣文化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陸志豪(花名「六毫子」),以及9GAG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展程(Ray),探討其管治之道,以及如何為公司開拓多元業務。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陸志豪 微辣文化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
陳展程 9GAG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尹:首先跟「六毫子」談談,得知微辣成立接近5年,你身兼創作及企業管理這雙重身份,在管理上有何原則?
陸:「無為而治、汰弱留強」為微辣的創業精神。團隊不但富創意,而且見解獨到,創作不少優秀的作品。然而,我認為有天賦的創作人,是難以用制度硬性規管,倒不如建立良好的團隊氣氛,以使命感凝聚他們。平心而論,澳門的創意產業薄弱,若以高薪為人生目標,他們或有更好選擇。
此外,公司會設立機制增加業務的透明度。如每月舉行的會議中,公司會向員工披露財政狀況、計劃等,鼓勵他們共同決策;他們亦可參與招募,有助新舊員工融合。我們作為初創,每天都會犯錯,世上沒一無是處的人,更重要是不斷解難。創業從來非最安全的選項,我們都需要有份不放棄的使命感。
尹:雖然你較偏重創作人身份,卻須肩負微辣CEO的責任,決策上有過掙扎嗎?
陸:創辦微辣之前,我從事編導工作,負責撰寫電影劇本,還身兼演員,閒時亦會填詞。作為創作人,當時有點討厭商業社會。在2014至2015年間,我曾思考創意到底應否與商業掛鈎。後來,當公司規模愈來愈大,牽涉的不只我一人,而是眾多家庭的生計。經歷多番掙扎,權衡創作與生活,慢慢微調從前的價值觀,期望員工能為興趣而活,亦能兼顧生計。

在澳門創辦的微辣,以拍攝粵語短片起家,上月在香港設立辦公室。(網上圖片)
OKR機制讓員工了解公司
尹:Ray,你創辦9GAG至今,創作手法經歷什麼轉變?如何形容你的管治風格?
陳:無論公司或個人層面,「自強不息」是我的座右銘。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獨具慧眼的管理者,我希望能夠做到「今天的我比昨天進步」。有新概念便去測試,員工對公司不夠了解,可引入「目標及關鍵成果」(OKR)機制,跟他們分享公司的發展。只要有足夠溝通,他們會更明白公司,發展路向愈見清晰。
更重要的是,訓練自己聘請員工的眼光。好的員工不等於能力最強,而是公司當前最需要的一種人。因為若以一種模式貫徹運作10年,那是不可能的,難保當時的模式是否切合今天需要?當團隊規模有所不同,營運模式亦要調整。
尹:據了解,你們均在核心業務以外,發展其他副業產品,背後目的是什麼?如何發揮最大的協同優勢?
陳:綜觀現時穩健的企業,大多透過發展不同副業,達致更佳利潤。若高度依賴廣告商收益,恍如「單蹄馬」般,對公司發展實屬危險。相反,開拓多元化業務,可減低公司所承受的衝擊。
以發展衣飾產品為例,坊間品牌有千千萬萬個,各自有忠實的粉絲。相比其他產品,其入場門檻較低,相對容易掌握,我們先「交學費」測試成效。9GAG當初從錯誤中不斷學習,才有今天的成果,我們亦會如此經營副業。
陸:我們的「辣記LAJI」,為微辣的子品牌,專門銷售澳門特產,例如杏仁餅、鳳凰卷等。公司主要夥拍澳門大品牌,以分散投資風險。透過合作關係,既保留對方原有風格,亦將我們的搞笑元素注入宣傳之中,達致優勢互補。由於品牌要處理食物,仍須面對庫存、溫度控制、運送複雜等限制,未來將會致力改善。

9GAG期望提供平台,讓創作人享有更大曝光率。(網上圖片)
堅持與觀眾分享快樂作品
尹:我認為,你們的共通點是「編輯力」,這包括創作能力、籌劃內容以至傳達理念和訊息。你們會怎樣形容自己公司?
陸:微辣的核心價值是分享快樂、有趣內容予更多觀眾,我們的格言是「生活的調味」,期望把團隊的創作文化,包括對白、標語、故事、角色等,融入現實生活中。影片為多種載體之一,當中要彰顯的是核心價值。
陳:9GAG的願景是「讓世界快樂」。我們期望以有趣內容感染觀眾,以及提供平台,讓創作人享有更大曝光率。「編輯力」的重要性,源於社會的轉變。從前學習或着眼背誦,現在更需要學以致用。內容世界亦無異,最重要是在挑戰、機遇下,創造出引人入勝、有共鳴的優質作品。

9GAG陳展程(中)認為,須訓練自己聘請員工的眼光;微辣陸志豪(右)則希望用使命感凝聚人才;左為尹思哲。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編者按:尹思哲最新著作《初創起義》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 English Version ]
How two social content startups are seeking to expand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林作:所有業務已中止 冀幕後人士繩之以法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JPEX涉嫌無牌經營,事件至今有11人涉嫌串謀詐騙被捕,其中獲准保釋候查的林作下午召開記者會時表示,他暫時沒被控告及獲准保釋,獲得的法律意見,他不會就案情作任何回應,而位於中環辦公室已在前日(20日)終止租約,所有業務亦已中止。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消委會:周三遭黑客入侵破壞八成系統 勒索50萬美元
消委會今早召開記者會交代電腦系統遭黑客入侵事件。消委會主席陳錦榮表示,電腦系統於周三(20日)被黑客入侵,黑客勒索郵件要求周六(23日)晚上11時20分前繳50萬美元贖金,如果遲交,贖金將增至70萬美元。他強調絕對不會交付贖金,強烈譴責黑客的非法活動,並對事件引起市民不便深表歉意。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炒幣監管應採「星洲賭場」模式 (高天佑)
本港近年發展「頭頭碰着黑」,傳統金融中心地位失色,港府嘗試鎖定虛擬資產、區塊鏈及金融科技為突破口,冀能殺出新路,箇中難免要承擔一定風險,畢竟「水清無魚」。在監管方向上,當局不妨借鑑「新加坡賭場」模式,主力做國際市場生意,同時對本地市民「炒埋一份」採取較嚴格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蘋果傳曾夥拍高盛 研iPhone買賣股票
蘋果(Apple)據報曾計劃推出iPhone的股票交易功能,CNBC引述知情人士報道,蘋果與高盛於2020年開始合作開發此新功能,讓消費者能夠在iPhone上買賣股票,惟因市場出現波動和不確定性,相關項目去年被擱置。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蘋果生態系統挑戰者 (黃岳永)
蘋果公司(Apple Inc.)一年一度的產品發布會上周如期舉行,向大眾推出最新的iPhone系列。筆者看着手上的iPhone 12 Pro Max,與剛剛推出的iPhone 15 Pro Max比較,實在難以辨別有何不同之處。儘管iPhone 15在性能方面肯定更加出色,例如改進的鏡頭、更輕便的機身和升級的WiFi功能等,但不能否認,大多數人更換手機的原因是出於虛榮心。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買iPhone 15系列兩大理由 (林國誠)
每年踏入9月,無論是電訊業界還是大眾都關注新一代iPhone的消息。自上星期新品發布後,新iPhone又成為網民話題,本文刊登之時,正是iPhone 15系列發售的日子。從預訂情況來看,新iPhone仍深受大眾喜愛,其中以15 Pro Max最受歡迎。不少朋友亦找筆者詢問買機事宜,顯然新iPhone引起了大家強烈換機欲望。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
-
微軟月底更新Win11 AI工具Copilot登場
活用AI工具,令工作更加事半功倍。微軟宣布9月26日起引入AI工具Microsoft Copilot,連同Windows 11新版本22H2一同推出。此外,該企亦公布於Windows 11、生產力軟件Microsoft 365、網頁瀏覽器Edge、搜尋引擎Bing,以及平板電腦Surface系列的多項AI更新,滿足用戶及企業的日常需求。
- Posted September 22,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