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廢紙再造機一鍵出新紙 (Pure Living 何寶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一如不少已發展的城市,本港廢物量持續遞增,以2021年廢紙回收量為例,全年高達59.5萬公噸,比2020年約45萬公噸增加32%。今次請來香港科技大學出身的工程師、Pure Living行政總裁何寶琪,介紹她如何開發本港首架「全自動智能商用廢紙再造機」,冀解決紙張回收及再造問題。
主持:(周)周泳彤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何)何寶琪 Pure Living行政總裁
周:這次為什麼會想到開發廢紙再造機,可否闡述相關理念?
何:香港積存廢紙問題日益嚴重。我本人是科技及工程出身,團隊包括一批頗具經驗的機械專家、博士和教授等,大家都希望可以把科技運用到生活當中,盡量以貼地方式解決社區問題。
須去除書釘 忌厚身紙皮
周:請介紹廢紙再造機的操作過程,從放置廢紙到生成新紙需要多長時間?對投入的紙張有材質要求嗎?
何:投入廢紙後,機器需要3至4小時「熱身」,待造紙程序完成,就可連貫性地生產出新紙張。對廢紙材質基本上沒有要求,一般文書用紙都可投入箱中,但要注意預先去除金屬書釘,以及不要投入紙皮這類過厚的紙張。
廢紙再造機採用水循迴系統,利用專利的濕纖維技術。由投入廢紙到生產新紙共7個步驟,毋須人手操控,可一鍵完成。機器會把投入的廢紙打碎成紙粉,加水調配成紙漿,進行除墨及除碳粉處理,這樣就準備好新紙張的原料。機器會繼續為紙漿塑性、壓平並烘乾,最終產出可供書寫和影印的A4尺寸再造紙。有別一般市售影印紙,再造紙色澤偏黃,惟不影響正常使用。
周:廢紙回收及再造一般需要很大的場地。這部機器是否包含所有廢紙再造工序?研發過程中又遇到什麼難題?
何:機器相當於一個小型工廠,可於內部完成全部工序。由於造紙是一項繁複工作,所以的確遇到不少挑戰。第一個是如何根據不同廢紙的油墨情況調配相對應漂染劑;第二個是如何根據生產時間去控制溫度及濕度,把紙張烘乾至最合適程度,最終造出一卷卷的再造紙。這兩個問題都依賴AI(人工智能)程式幫助。
其中最大挑戰是把控機器尺寸,這其實是考慮到香港寸金尺土的實際情況。公司過往生產過不同種類的工業產品,如口罩熔噴布生產機等,開發上其實沒太多可以套用的模式,但要特別留意機器大小。
撐培訓本地生 增實習機會
以往遇過機器組裝完成後,因升降機空間過小而難以運輸。整部廢紙再造機約為1.5個自動販賣機大小,由於場地限制,在科大校園展示的機器並不完整,只可完成碎紙部分工序。若希望生產出可用的紙張,機器體積會比現時更大,以及需要接駁水喉。
此外,公司在人才選擇上傾向本地畢業生,惟他們的應用知識與理論知識相對偏弱,因而非常支持政府在本地推廣專業培訓,以增加學生實習的機會。
周:機器的用戶一般是什麼群體?
何:現階段主要為學校提供服務,我們在十幾間學校放置試驗機,統一回收校內學生用過的紙張,在機器內完成碎紙後統一送往工廠處理。下一步考慮與藝術家合作,推出圖案吸引的禮物包裝紙。
周:製造成本方面,會否比市售的影印紙高?
何:製造成本維持在合理範圍內,約為坊間同類產品三分二。回收紙生產成本不高,消耗品部分只牽涉漂染劑及中和劑,用電量僅相當於兩個電磁爐。未來希望可減低機器製造成本,若訂單數量增加,可壓縮零部件採購價。
至於機器的零部件,採購自日本及台灣;AI程式開發及裝嵌則在香港完成。選擇採用進口貨,是因為本港缺少這類零件。在人工較高的香港裝嵌,則考慮到日後的維修問題,若事先組裝好再運輸赴港,極難判斷出錯的具體細節。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