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部份工種被取代 AI威脅被高估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人工智能(AI)概念融入職場,不少員工擔心被搶走飯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CSAIL實驗室領導的一項研究,就向打工一族大派「定心丸」,表明AI威脅尚未迫在眉睫。但做生意始終都要計數,由於AI系統前期成本很高,只有大約23%與視覺相關工種,才會被AI經濟高效地取代。
投資成本高 中小企卻步
麻省理工學院CSAIL研究發現,即使並非從頭訓練AI,企業部署時必須微調,方可切合公司的特定環境,不但對開支有關鍵影響,亦是快速採用障礙之一。假設成本每年急降20%,電腦視覺任務亦要幾十年,才能對企業產生經濟效益;若系統成本低至1000美元(約7800港元),亦會衍生大量工作量,對中小企未夠吸引力。
論文引用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指出,麵包師約花6%時間去檢查食物質素,這項瑣碎任務正可由AI代勞。
以一間餅店僱用5名麵包師為例,未計舖租、燈油火蠟等成本,每人年薪4.8萬美元計算,即每年開支24萬美元(約187萬港元)。料引入自動化檢查後,一年省回1.4萬美元(約10.9萬港元)。
研究估計,安裝AI系統不便宜,埋單起碼16.5萬美元,未計每年保養12.28萬美元,是否值得投資顯而易見。
美國未來學家阿瑪拉(Roy Amara)提出,「我們往往高估科技的短期影響,卻又低估其長期效應。」高盛料未來幾年,AI將使整個勞動市場的25%自動化。麥肯錫預測至2055年,近半工作將由AI驅動。
研究指就業前景不太悲觀
此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及紐約大學去年有研究稱,單是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就足以威脅美國約八成職位,法律、金融行業最受影響,建築等藍領工種風險最小。
需要注意的是,麻省理工的研究存在局限,它只關注視覺分析的環節,例如在生產線檢查產品質素等。同時,沒有考慮AI增加生產力、創造以往不存在的工種,亦未有提及GPT-4等模型節省的成本。
現時採用AI系統門檻仍高,加上文化、道德或營運問題,對企業部署或構成阻力。結論認為,勞動市場僅一小撮人面臨被AI淘汰的風險,不必對前景太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