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電腦不能超越人類(洪清田)

By on March 24, 2016

本文作者洪清田為「香港學」協會主席,為《信報》撰寫「情思香港」專欄

李世乭(左)與哈薩比斯(右)

李世乭(左)與哈薩比斯(右)

霍金和波思棠(Nick Bostrom)都提到如果電腦可以「超越」人類、可能滅絕人類。其實,電腦不可能「超越」人腦,不會以「超越」人類而滅絕人類,但可能以低劣的「另類智能」(alternate intelligence,也是AI)滅絕人類。

人腦「本尊/本真」是什麼,人類未知、不知(可能永不可知),沒有原型,電腦沒得臨摹、「仿」;「仿」也談不上,遑論「超越」人腦(奇怪為什麼霍金和波思棠會這樣想)。

人類不知道腦與智能(假定是M)是什麼、怎樣運作,不能「仿」人腦,只是局部猜人腦的運作,學這些猜到的方法做電腦硬件和軟件的人工智能(m1),於是m1 vs M,兩者競爭由現實中的應用成果來判斷存廢,「適者生存」,但不一定「優勝劣敗」。電腦不是、不可能「超越」,而是另闢蹊徑,「走自己的路」(猜和跟人腦的某種模式,結合本身的特長)創出電腦自己的模式(百多年前德國和百多年後中國,現代化都要「走自己的路」),變成「電腦模式」vs「人腦模式」競爭,可能更快更「有效率」,勝千萬年人類模式。

意識難訊息化

電腦是局部猜和學人類的一些方法,由成果來彰顯其價值,而不是要確定和「超越」人類,但成果、效率可能勝人類,在與人類競爭生產力和效率時,客觀上取代人類。如果這樣,可能不是因電腦比人腦優越、超越人腦,而可能是因為電腦的低劣(世界世事現象、人與事的無邊混沌Holism被數碼化為0與1間的二進制、簡單化、訊息化、機械化、物化、量增和快速),以這個「低B」新智能、新人類、新社會、新世界為標準,進而取代舊人類、舊社會、舊世界,消滅(現在定義的)人類。

智能(intelligence)是人把現實現象、世界世事、人與物轉化為意識和知識,body of knowledge和operating system由人操作。人的(天生/自然)智能和腦一如生命和人,相對於機器無所不能,創造全部人類文明,但無由無方,難以解釋、游離飄忽,不可完全、穩定操作和重複,更不可「製造」。

人工智能相對於人腦自然智能,是人工智能屬「純客觀性」(物化),可以由人製造(純是能源和訊息的轉換)、運作準確穩定、重複應用,取得預期效果和效率(產出大於投入);但遠遠未能蓋覆人類所有的各種活動、意識和知識,只能在人類少部分、特定和穩定的簡單思維中發揮所長。

人工智能本質上是「全面純客觀性」,但它來自人類的「主觀性」(意識、意向、意志等等),選擇人類較簡單、明確的思維(可以計量和重複),找到適當的「維度」(dimension),在這「維度」上把意識和知識轉化為0與1的二進位訊息,組成informatics system and operating system,在informatics operating system上操作。

目前人工智能只能把人類文化中較簡單的、特定時空中明確規則的活動形態(例如象棋圍棋)訊息化,多數是知識範疇和性質的人和事(知識較易訊息化,意識較難訊息化),善用電腦的海量快速運算,把物理現象化為判斷性認知(如相片是不是A君、下這步棋對結局的影響)。意識(例如價值觀和情緒)範疇和性質的人和事太複雜、游離飄忽和正反含糊,人工智能目前模擬、認知和判斷性能力還很有限,勉強測試效果不好(例如金融市場要收窄到很專精的市場和產品)。

方法學難應用

人工智能的方法學,難以直接應用於解釋某一產品/牌子(brandname)和企業/市場的成敗,但方法學的基本概念可用於指引研究產品/牌子和企業/市場的狀態和形勢。

AlphaGo的人工智能方法學,是針對人與世界特定範圍、特定事物在特定處境的結構和運作,找尋、重組和操作其普遍規律,並且猜和學人腦的神經網絡學習能力,「人機對接」合而掌握決策機率、指導取捨適當行動;其意義不限於應用和工具性,不限於按人的指示完成單一事一物一功能(單只這已有百年用之不盡的空間和可能性),而是直指智能/生命/人的本質。

更多洪清田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