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初創勢受累 冀內資填補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投資中國3類科技行業,並覆蓋港澳地區,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迪認為,此舉難免令美國及其盟國的部分投資者,對內地和港澳卻步,阻礙本港創新產業高速發展,短期內對氣氛有影響,長遠或導致部分企業改變發展方向,避開3個被禁的領域。
有立法會議員擔心,禁令會影響投資本地創科業的基金。
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冼漢迪指出,禁令所涉及的3個領域中,本港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得較前,至於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訊息技術則尚在努力中;港府在《施政報告》和《創科藍圖》提及的很多領域,如電動車、晶片、金融科技及生物科技等,與上述3個領域並非完全重疊。
籲政府設主權基金自行操盤
冼漢迪又說,本地科企透過接受全球各地資本,支持研發工作與開拓國際市場,建議港府應與中央政府進行更多溝通,打通內地資金通道,內地雖有外滙管制,但初創領域投資不涉高頻交易,港府可向中央爭取兩地創科資金,在一定額度下免手續費兌換,加強大灣區內循環,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彌補市場預期在美方制裁下出現困難。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直言,今次禁令屬意料中事,近年本港人工智能及半導體企業,已逐漸放棄尋找美國投資者,故影響不大,反而會拖累本港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因這些企業大多有美國基金或投資者參與,有機會要完全停止投資中國相關科技公司,造成本地初創科企在募集資金時出現困難,他建議港府仿效新加坡,設立主權基金自行投資,並考慮擴大內地資金來源。
另一名立法會議員、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本港科企主要針對民用市場,如消費品及醫療產品等,很少牽涉敏感高科技,預料禁令短期影響不大,但大學科研產業涉及人工智能、量子運算等,則可能會受到拖累,惟他相信,今次只是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的拉票動作,當地投資界都有不少反對聲音,禁令能否切實執行亦成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