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科技 (廖錦興博士)
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豐收之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05.8萬輛及688.7萬輛,按年增長96.9%及93.4%,連續8年全球第一,市場佔有率達25.6%。同時,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部分,2022年累計產量達545.9GWh(吉瓦時),累計按年增長148%。由於內地購置補貼期結束及外圍經濟下滑,新能源汽車未來增長前景存疑。同時,國家亦需顧及環保減排政策,必須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方面尋求技術突破,以確保新能源汽車的穩定發展。
上月中在上海舉辦的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是疫後最大型及矚目的汽車展,共展出1413輛汽車,當中全球首次展出的車型有93輛、概念車64輛、新能源汽車513輛,逾萬間中外媒體及近百萬人參觀。展會同期還舉辦20多場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氫能汽車等議題的論壇、峰會、研討會及技術交流活動。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論壇以「蛻變升級 引領崛起」為題,有不少亮點。講者分享利用智能科技提升「三電」質素,使新能源汽車除對環保減排作出貢獻,亦提升道路使用效益和駕駛者的安全。
例如在電池方面,國家要求限制電池佔車身重量不超過20%,即是增加續航力時不能提高電池重量。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單位體積密度增加,它比傳統的鋰電池密度高三分一以上,透過縮小電池體積以提高比能量,使電池具有更高續航力。新能源汽車要求智能、環保並重。但隨着電動車大量生產,衍生電池退役及回收問題,若處理不當,將造成生態災難。
歐盟《電池法》將於今年生效,逐步引入電池碳足跡披露、回收成份、性能及耐用性等要求。中國內地在2018年亦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
論壇更提及香港企業為汽車製造業發展作出貢獻。如1996年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的劉相尚先生,他創辦的力勁(00558)集團,在汽車壓鑄技術方面享譽全球,並於2021年獲特斯拉(Tesla)採用其技術,實現全車身鋁澆鑄一次成形,使生產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更有效提升車身的剛性,這對傳統汽車沖壓、焊接工藝具重大意義。
智能工廠是汽車製造業的未來,為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引入先進科技。隨着5G投入甚至6G流動網絡的來臨,中國可望從製造轉變為創造。智能工廠將透過互聯互通、大數據、元宇宙等科技,使汽車製造業達到電動化、智能化及網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