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數據平台加快新區建設 (鄧淑明博士)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指出,建造業要數碼化來提升生產力,以配合智慧城市發展,而數碼化的切入點是採用綜合數碼共用平台(Common Data Environment,簡稱CDE)。他認為,「CDE與BIM(建築資訊模型)及GIS(地理資訊系統)關係密切,相輔相成,3項在建造業大派用場的科技與開放數據交集,將會帶來無限機遇。」對此我非常贊同。
CDE能準確共享資訊,關鍵有二:「綜合」和「單一資訊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綜合」能夠打通數據孤島,協助使用者通盤考慮大局;「單一資訊來源」便利追本溯源,確保資訊可靠性。
此外,CDE有四大優點,包括提升項目協作效率,內外部資訊、模型庫和項目數據以單一資訊來源連接,並可即時共享;又能有效管理訊息流,減少覆檢和發布新訊息的工作量;同時,透過提高整個項目的透明度,有助預視及降低風險;提升了效率,自然可減少浪費及降低碳排放。
何安誠又引述英國的例子,指當地建造業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探討及實踐CDE,因此「坐擁先行者優勢,近年不斷輸出的技術及經驗被視為典範,當地的生產力與經濟也因此受惠」。
與CDE異曲同工的是早前提及的「共用的地理空間資訊系統平台」(CGISP)。不過,CGISP大多針對新發展區和大型工程建設,例子之一是今年5月正式開通、耗資190億英鎊的英國伊利沙伯鐵路線,這個全歐洲最大的基建項目正是採用CGISP來管理。
CGISP強於綜合各方數據。例如新發展區項目,在規劃上一般牽涉三大類數據:土地相關(位置、地界、權屬、用途和分區計劃大綱圖等)、工程(道路網、斜坡、大廈、食水和排污喉管),以及環境(郊野公園、古蹟文物)。這個平台可讓持份者查看、搜索、對比、分析和共享工程資訊,以便各方跟進。2015年策略發展委員會的文件早已提出,可借鑑CGISP先導計劃經驗,「應用於其他新發展區和策略發展區」,以先進資訊平台促進發展。
但現實是,在官員的更替和換屆下,加上3年疫情,導致CGISP遲遲未能開展。特區政府早前表示已預留1000億元專款,以「基建先行」和「創造容量」的規劃方式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現在是時候構建這個平台,加快進度,因平台既有助解決公共房屋興建問題,又方便規劃綠樹走廊,落實易行城市,鼓勵市民安步當車,從而實現2030零碳排的目標。香港要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採用CGISP等先進科技,事不宜遲!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