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刪「搜尋」定勝負(林國泰)
京東與阿里旗下平台長期競爭,對於兩企業的投資者,更是二選一考眼光,或兩邊都考慮,盡享行業升幅,各有盤算,勝負關鍵在那裏值得深思。
阿里與京東收入增長打和。截止今年3月底,京東首季收入約76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四成,阿里旗下內地零售電子商貿為258億元,較去年同期183億元,升幅約四成。大家無睇錯,為什麼京東同期收入較阿里多?主要原因是兩者商業模式不同,京東網購平台背後需採購產品、倉存、運輸,低買高賣獲利,金額自然較大,但阿里零售電商配對買家及賣家,從中抽佣,運輸由買賣方安排。
純利率高下立見
純利率高下立見。京東最近業績顯示純利率為1.9%,但阿里經調整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約166億元,該EBITDA比率為43%。以2016年度為例,阿里總收入為1011億元,純利為427億元,純利率為42.2%,較京東純利率多出40.3個百分點,兩者純利率的巨大差異正正在於商業模式不同。因此,阿里內地零售電子商貿收入只有京東33%,但純利差距以倍數計。
迎接人工智能商機
「由量至質」鬥「由質至量」。阿里的零售商貿模式聰明之處在專心建立平台,盡快搶佔市場,優點在於獲利較快,市佔率高,缺點是賣方及商品質素未能得到保證,因此時常出現假貨事件,最近阿里平台開始着手處理假貨問題,這是由量至質的商業過程;相反,京東在初期花很多時間在採購、運輸及倉存發展,優點是質素較有控制,有利後期發展,缺點是早期發展慢,純利率較低,這是一個由質轉量的過程。
人工智能再決勝負。京東背後大股東騰訊(00700)與阿里不斷競爭,兩者近年大力發展大數據及雲端服務,背後目的都是為未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商機作好準備。不論是早期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或近期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都需要各行業不斷大數據,透過雲端,作出分析及學習,從而改善服務。
更多林國泰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