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大破解基因圖譜 「關掉」鼻咽癌細胞 (紀曉風)

By on March 8, 2017

原文刊於《信報》的「紀曉風/獨眼香江」專欄

左起: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羅國煒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教授,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許斌。(中大圖片)

左起: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羅國煒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教授,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許斌。(中大圖片)

位列香港常見癌症第10的鼻咽癌,病發率偏高,按醫院管理局數字,2014年有834宗新症。除遺傳外,大多數與感染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有關。為了解EB病毒陽性鼻咽癌的基因結構,中文大學醫學院為鼻咽癌患者的腫瘤樣本作基因測序,結果成功破解並歸納出一套全基因組圖譜,有助進一步研究具針對性的標靶藥物,有利為病人度身訂造最理想治療方案。

中大醫學院於2015至16年間,收集111個鼻咽癌腫瘤樣本進行基因測序,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鼻咽癌基因結構數據庫。因應相關研究結果,中大正夥拍一英國大學進行具針對性新標靶藥物研究,預料要1、2年時間完成動物實驗,如順利便可展開臨床實驗。

治療效率提升至八成

在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過程中,團隊發現當中40%樣本,有4組基因出現變異,導致癌細胞迅速生長,這比外國研究3%至5%出現基因變異為高。另外亦發現有30%樣本缺乏一種抗原基因,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指這種變異令癌細胞「隱形」,避開身體免疫系統攻擊,或會令免疫治療不能產生作用,但還需進一步實驗。

羅國煒指有關基因變異可導致「NF-кB通道」的蛋白失效,情況猶如原本「關燈」變成「開燈」,激活癌細胞生長及擴散。

羅又表示,今次研究結果能解釋為何免疫治療或標靶治療,在不同病人身上會有相異臨床反應,日後接受治療前可先做基因測序,迅速找到具針對性藥物。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許斌亦稱,目前雖有標靶藥物醫治鼻咽癌,但以往醫生不能掌握患者有何種基因變異,猶如大海撈針,作用有限,效果亦因人而異,治療效率僅10%至20%。他期望今次開發全新生物標記平台,有助找出適合藥物,令治療效率提升至70%到80%。

 

患者徐先生希望研究惠及更多病人。

患者徐先生希望研究惠及更多病人。

更多紀曉風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