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重整香港科技政策(馮文)

By on May 5, 2015

本文作者馮文為資深IT人,從事電腦、媒體、政策及教研工作,為《信報》撰寫專欄「科技人間」

讀鄧樹雄教授的《科創僵局與研發開支》(本報5月2日刊出),指出香港研發投入的不足,詳列自港英時期直至最近的來龍去脈,資料和論述都很值得參考。年前我亦曾寫過 《重設科技局的我見》,茲提述三點以探求香港的前路:

一、消極的工業政策,源於所謂「積極不干預」的思維,由來已久,直至最近官員、幕僚和學界之中,不少人仍然以「小政府」為施政的上策。除了政治理論的取態不同,這亦反映對政治風險的計算。以鄧教授上述所指研發投入金額為例,由現時的不足1%,若然提升到毗鄰地區的4%,幾倍增長的資金分配到哪個行業、項目?這必然動輒得咎。

工業乃金融最終基礎

除非香港出現有魄力的政治人物,不然,香港的科技政策終究流於「香港法治健全,經濟自由方便」這類的托詞。

二、究竟是辦工業,還是滿足於「快、靚、正」的金融、服務行業?這裏我們並非排斥任何行業,卻指出無論金融業如何重要,最終金融的基礎必然是工業和資源類別的實業。自1980年代工業北移,今日香港正面對非工業化的惡果。為香港的前途,現在是香港人重返工業的時候!當然,我們所指的並非那些烏煙瘴氣的工業,而是具備知識、智能的高增值製作,這才是創科局的任務。

三、面向內地還是面向世界。董建華先生的「中國好、香港好」,心底裏我們都樂見,但香港不可能只是擔當中國的一個轉運站。香港人必須發展具備自我特色的事業,而這絕不代表香港人要背棄中國,最終「中國好、香港應該更好」,這才符合祖國對香港人的期望。香港的出路,是否更廣闊的CEPA?是否更多的內陸遊客?更多的股票資金?這都是好事。更重要的卻是,香港必須重整創造、創建、創新的能力,開拓面向全球的市場,為香港提供這樣的視野和資源,那是香港政府的職能,而非單單為爭取北京送來的恩惠。

更多馮文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