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智慧城市做好準備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在美國,有一個職能涵蓋了技術、商業和城市領域的專家小組最近發表了一份報告, 題為〈2030年的人工智能(AI)與生活〉,討論了AI對城市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該報告覆蓋了AI的幾個重要領域,包括大規模機器學習、圖像及語音識別、深度及強化學習、人機互動、全景視覺、物聯網、眾包等,同時探討了這些技術對城市意味着什麼,並就它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提出深刻的政策建議。
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它一方面會成為未來交通出行的理想選擇,但同時也可能引發諸多經濟和倫理問題,例如發生意外時的責任,是否會因此造成運輸業大量失業,以及可能要重新規劃公共交通設施等。更有意思的是,數據的準確和及時來得比什麼都重要;體會到這一點不難,從近日地鐵訊號系統故障對大眾的影響可見一斑。
政府市民互信重要
此外,世界各大城市已經採用各種人工智能技術打擊罪案,大數據分析亦成為一項重要工具,還可幫助警方更輕鬆地破案,甚至「預測罪案」防患於未然。我曾經看過內地有一宗謀殺案件,因為分析了罪犯逃走的路徑而神速破案。但隨着這類能力的增強,政府與市民之間的信任建立也變得尤為重要。新技術可以用來挫敗犯罪或恐襲的圖謀,惟也可能被濫用,導致其威脅公民自由、侵犯個人私隱。
人工智能給我們的城市帶來了一個充滿矛盾的未來,悲觀主義者看到的是「反烏托邦」式噩夢,機械人奪走了人類的工作,人類處於一種被永久監視的狀態。因此我們更要盡快引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城市中有效使用,這些策略和政策涉及人工智能的法規、責任、資格認證、機構監管、創新與私隱、勞動與稅收等方面。
我們還需要開展更多研究,為城市和地方政府提供培訓和資助,更好地了解這場即將到來的革命,並為此做好準備。
盲人摸象兩大缺失
AI對城市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考慮的複雜因素,所以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以確定現有的規章和機構能充分發揮這些新技術的長處,同時最大程度地避免它們的負面影響。如今大部分的智能城市建設都在盲人摸象,顯著的缺失有二:政府自身對科技的準備不足,市民對科技的真實影響力缺乏認知。
(編者按:車品覺最新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