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新能源風險投資陷死亡幽谷(鄧文耀)

By on May 5, 2016

本文作者鄧文耀為《信報》撰寫專欄「私募廣角鏡

在過去幾年不少科技初創企業從中外風險投資基金融了不少錢,IT企業,智能手機風行一時的APP, 一個又一個landmark deal不絕於耳。不過,在眾多電子、互聯網、生物醫療等行業外,在環保科技,尤其是新能源行業,VC投資從額度和頻繁度則相對沒有這麼火熱。反之,在這行業的股權投資,主要是一些大型私募股權基金或上市公司,投資在一些技術已經成熟的風力發電廠及太陽能發電設備以擴展產能,就像畢非德旗下的新能源企業中美能源,在近年投入幾十億美元發展旗下風電廠。

本欄是次探討一下風投在新能源投資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新能源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的死亡幽谷困境。

單個項目風險大,投資額較少,股份比例兩三成或佔大股不等,投資十年內退出,都是VC的一些主要商業模式,也是VC背後的LP投資人的要求。大部分初創企業由第一步驗證business idea推出市場前技術測試,到第二步進入所謂的death valley死亡幽谷——在燒光資金前推出市場並獲得市場肯定商業模式。最後,第三步擴大規模進入量產階段,都是成功初創企業的成長過程。

不少互聯網有關的項目,以及一些各類型的電子軟件項目等,推出市場前測試有關科技的成本相對較低,然後成功跳出death valley被市場接納後,較容易成功量產佔領市場,所需時間及投入資金也比較少,故此VC投資後很快就知道企業是龍還是蟲,如果是蟲的很快就把企業關掉。是龍的很快就融資第BCDE輪然後上市,讓VC可以盡快對LP投資者有個交代,旗下的企業估值因為融了新的幾輪投資而得到提升,也可以值此成為案例開始新一期VC基金的融資。

VC投資興趣轉淡

故此TMT、IT及智能手機有關的軟件開發行業都成為VC近年的寵兒。相對而言,一些新能源的早期項目,由於行業特性,則沒有這麼幸運被VC寵幸。以一些太陽能發電的新技術研發為例,VC界則明顯沒有像對其他IT科技般那麼熱中。

首先,有關新技術發電項目初期研發費用資本投入較高,在推出市場前也面對一般startup的技術風險。就算成功過了第一步,新能源科技主要問題在於在量產時也要冒多一重的技術風險,例如某種太陽能新技術雖然在實驗室得到證實,但是一旦量產及組裝成為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所面對的技術風險也不比初期技術研發階段小,可是量產測試的資本投入也是極其巨大,例如當年美國的一間太陽能初創企業Solyndra,主要研發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過程中籌得過10億美元,把技術一步一步推向量產階段,雖然有大型VC及美國能源部的資金協助,也不敵其他成熟的太陽能技術競爭而最後要在2011年宣布破產。

相對很多軟件設計的初創企業,新能源初創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及有多一重的技術風險,開發的時間也相對較長,更多的企業在較長的死亡幽谷過程中燒光資本而死掉,面對如此境況,VC較少涉足新能源的初創企業也是十分合理,就是專業投該行業的VC,也比較集中在資本投入較少的環保電子軟件,節能軟件,以及儲電系統及電池的研發,畢竟回報周期相對較吻合VC的要求。

更多鄧文耀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