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得數據者得天下 兩層次分析股神「轉性」(信報社評)

By on May 11, 2017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圖片來源:Fortune Live Media

圖片來源:Fortune Live Media

股神畢非德在上周六舉行的巴郡(Berkshire Hathaway)股東周年大會上,既就押注國際商業機器(IBM)損手「認衰」,亦為錯失投資谷歌(Google)和亞馬遜(Amazon)的最佳時機「認蠢」,而對於蘋果公司在消費市場拓展商機的超凡能力,股神則讚不絕口。

畢非德金口一開,圍繞科技改變世界及科企投資價值的討論變得熱上加熱,去年起納入巴郡投資組合的蘋果並沒有辜負股神對它的祝福,本周市值突破八千億美元!

畢非德的自嘲和對科技企業的正面評價令不少論者得出股神投資思維改變的結論。關於這點,我們認為應分兩個層次來剖析。與其說因為科技企業這些年來為股東創造了巨大價值,改變了畢非德的投資思維,不如說科技與消費界線愈來愈模糊,令畢非德對過去自稱不懂的科技行業有了新的理解,從而有選擇性地把科技股納入「不熟不買」名單。

這種轉變(或頓悟)到底始於何時,只有股神自己方能回答,惟通過IBM和蘋果兩役的得與失,畢非德對這個他昔日堅拒沾手的板塊必能愈摸愈透,投資取態日趨積極,並憑其影響力改變無數價值投資者對科技股的固有觀念。

與上世紀末科網泡沫不同,今天在業內大放異彩的科技公司非但有錢賺,而且賺個盤滿缽滿。放眼股海,全球市值最高五家企業全都來自科技領域,依次為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此五巨企上季度純利合共二百五十餘億美元。

那只是三個月的利潤,科技龍頭賺錢能力之強可想而知。換句話說,在巴郡年會上獲股神點名評價的龍頭科企,估值皆立足於強勁盈利基礎之上;即使不斷投資新業務因而拉低盈利的亞馬遜,其獨特且極具殺傷力的商業模式已徹底顛覆了零售業,公司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更成為股神口中的「當世最傑出企業家」。

從這個層面着眼,畢非德的「價值本色」其實半分不改。今天的科技巨頭不僅賺得多,且在各自稱霸的市場享有超高佔有率。試舉二例,美國所有網上消費中,多達半數流入亞馬遜口袋;去年美國的網上廣告收益幾乎全數由谷歌與Facebook兩家公司瓜分。

畢非德選股向來講究企業是否擁有所謂的「護城河」(moat),市場競爭愈少,愈合股神心意。由上述數字可見,當今的科技巨無霸大都享有畢非德極度重視的市場壟斷地位。以此而論,股神染指科技板塊,不一定是後知後覺或刻意改變投資思維以迎合潮流,反而是科技行業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方向跟畢非德為投資定下的標準和法則不謀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去年大手買入美國多家航空公司的股票,打破他早年說過永不涉足這個行業的「誓言」。與科技股一樣,畢非德對航空業改觀,非因他在一直堅持的投資原則上有所動搖,而是業界經歷多年併購整合,「四大」今天合共穩佔八成市場!

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大字標題:〈世上最有價值的資源〉(The world ‘s most valuable resource),在該刊眼中,今天數據(data)的價值等同於一世紀前的石油。以港人聽起來較具親切感的話來形容這種資源,就是「得數據者得天下」。

此文所以值得注意,不在提醒讀者今時今日誰在掌控着世界經濟的命脈,而是從業務中取得大量數據的科技龍頭,非但對消費者喜好瞭如指掌,新創企業的一舉一動同樣盡在眾巨頭監察之下。Facebook於二○一四年豪擲二百二十億美元買起當時只有五十多名員工且沒有任何收入的通訊程式WhatsApp,便是科技巨企從數據中洞悉潛在威脅,先下手為強,以銀彈消除潛在競爭的顯例。

從反壟斷監管機構的角度出發,今天再以規模(size)等準則判斷併購是否妨礙競爭已不合時宜,必須認清數據本身就是扼殺競爭最有效的武器,有必要為把關工作注入新思維。在數據就是一切的年代,要與時並進的豈止投資者?

 

更多信報社評: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