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工科回歸還需人文回歸(孫耀先)

By on May 5, 2016

本文作者孫耀先為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為《信報》撰寫專欄「商管啟示」

喬布斯放棄一般人視為前途的學業,走另一條啟發潛能的道路,令人深思現代教育的真諦。(資料圖片)

喬布斯放棄一般人視為前途的學業,走另一條啟發潛能的道路,令人深思現代教育的真諦。(資料圖片)

在今年的3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價值研究中心邀請了譽滿國際的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為中心的傑出講座主講。題目是《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演講中有一個重要主題是:市場機制若不受約束,進入公共領域,便可以摧毀我們生活中很多價值;他舉了一個例子:孩子沒興趣讀書,家長以金錢鼓勵,提高孩子閱讀的動機,導致的後果是孩子慢慢失去閱讀樂趣,閱讀也只變成賺取回報的手段。

這例子對香港學生、老師和家長來說,想必也絕不會感到陌生:補習社大行其道,以販賣神級導師作招倈,導師手上有雞精速成班一大堆,tip題操卷成績有保證,再加幾個修讀過課程的「A++級狀元」手拿DSE成績表的大頭照,樣樣招數都令人心動。原來求學真是為了求分數,因為分數有價!

香港重商,經濟以自由市場主導,不是什麼新發現。美國也是,只不過我們現在的價值系統過於單一,除了金錢和它相應帶來的社會地位外,我們不會像美國人般有一股追求「美國夢」的勁。

剛從洛杉磯湖人隊退役的高比.拜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不用努力變成A級狀元,入讀醫科或環球商業管理課程,卻可以把籃球作為終身事業,在打球生涯中找到自己,可謂無悔今生。這種「美式個人主義」已根植於美國人的文化。矽谷也是這種精神最高的體現。

曾幾何時,香港也有這種can do的精神,我們叫它「獅子山精神」,奈何現在已事過境遷!反而隔鄰的深圳,被喻為內地的一個移民城市,在短短數十年間,發揮了它的can do精神,成為不容忽視的科技製造中心。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可能,使香港的can do精神重生?

香港也有can do精神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各國都推出各種政策手段,希望重新把經濟啟動。隨着第一代智能手機出現,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被結合起來,開啟了全新的市場平台。在短短數年間,很多寂寂無聞的公司,被推舉成科技界及全球的企業新星。這些公司不單快速增長,更有顛覆傳統產業的勁兒。在8年間,初創企業的風潮席捲全球,香港也踏上這班順風車,在過去數年,很多本土、回流及海外來港落戶的初創公司陸續出現,借鑑了美歐的co-working和maker space的形式,在香港多處工商廈進駐。慢慢連大公司如太古地產、AIA及DBS等都加入這行列,開設初創企業加速器(accelerator)。

港府也在政策上加碼,除數碼港、科學園和創新中心數個營運已久的孵化器外,投資推廣署也在數年前開設了StartmeupHK的計劃,鼓勵海外公司來港創業;與深圳前海管理局聯手合作的夢工場和位於中區Soho附近的PMQ也都投入運作。當然,經多次拉布後終於得以出爐的創新科技局,更希望成為連場好戲後的高潮。

創科局一出台,新任局長已為大家展現出「香港再工業化」的願景。接着財爺也把握了時機,發表了一份得到許多政黨包括泛民也支持的預算案,當中當然少不了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投放;其中較耀眼的當然是那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和鼓勵中小企採用資訊科技而設的20萬元(上限)資助科技券先導計劃;加上在2014年預算案所預撥為期3年,每年2400萬元予六所大學,鼓勵學生及校友科技創業,以及2015年預算案所提出的5000萬元科學園投資配對基金,都顯現政府想主導這次發展。去年11月教育局更推出「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概覽,希望釋出的資訊能鼓勵校內工科回歸,同時開展生涯規劃的輔導和創業精神的培養來配合此主題。

筆者想借助桑德爾教授所提出的問題「What money can’t buy?」來問:究竟錢多了,政策有了(暫且不論對錯),是否就能在香港推動起三創(創意、創新、創業)事業呢?說到這裏,使我想起喬布斯在2005年6月12號在史丹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所說的三個故事。

喬布斯生命啟發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把生命中的點滴串連起來(connecting the dots)。他講述了自己被人領養的過去,談及如何不想虛耗藍領階級的養父母的積蓄(他們都沒有上過大學),去上一些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課,於是從Reed College(位於美國俄勒岡州的博雅學院)退學。退學後,他並沒有立即離去,卻選擇了去旁聽書法班,更從中領略到日後Macintosh電腦核心部分所需要具備的字體功能。人生向前展望時不可能將這些片段串連起來,但在回顧卻能。他祝願大家對自己要有信念。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去(love and loss)。喬布斯道出他怎様從人生的高處掉下來,給他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炒魷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很清楚知道能使自己一直走下去的,就是他在做自己十分熱愛的事情,義無反顧,一路往前。後來,他更把他離開蘋果後所創立的Next公司的技術,帶回蘋果,成為以後蘋果產品操作平台的核心,使公司重生。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death)。這裏他分享了他從第一次被診斷患上胰臟癌而後來痊癒的經驗。接近死亡,使他領略到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別人的生命上,受教條朿縛,而不能活出自己。

人格培育才是關鍵

喬布斯的故事使我明白到生活貧乏, 居住環境不比今天的「劏房」好多少的獅子山年代,為什麼也能孕育出這種can do精神。創新和創業的力量不是上完幾堂「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的課,又或有足夠的funding支持就能成功。開創最需要作為後盾的,是個人信念和堅持,為了目標,敢於做別人想也未想過的事。當前香港的教育,不論學校的教育、家庭的培養,社會的氛圍不應只着意有沒有「錢途」,能否配合市場和產業的發展,而應多顧及人格培育的需要。

人格培育是價值教育、身份認同和文化政策的問題。筆者希望這次港府推動創科,重申工業對香港重要的同時,不要忽略人文教育,因為那是價值教育的根源。是時候讓我們重新審視藝術、文學、音樂、體育、歷史科在同學人格育成上的貢獻。

更多孫耀先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