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大數據尋找營銷契機(算者)

By on March 8, 2016

本文作者算者為資深數據人,深信廟算者小勝,不算不勝,為《信報》撰寫「數據人語」專欄

亞馬遜做過一個實驗,從點擊密度預測買家是否會在當天購物,

結果發現這兩個因素是正相關的。數據進一步顯示,當用戶點擊密度高時,往往有着較明確目標,此時若推薦更多貨品很可能適得其反,反而若提供包郵服務則可加速購買決定。

與之相反的情況即是「逛」,顯示用戶未有明確目標,隨機性較大,所以個性化推薦更有利用戶當天購買,這時候用戶畫像的精確度會發揮很大作用。

有趣的是,不同的環境在影響着用戶的決策,同樣是下午2時,同一個用戶,周二和周六的購物偏好可能完全是兩回事。就像《魔鬼行為學》的作者所講,人類的行為慣性跟環境的相關性非常高。一次購買決定背後,常常同時受到真實與虛擬世界的影響,例如外面有否下雨,天氣是否忽冷忽熱,或者最近有沒有看了一段旅遊視頻,都可能影響使用者的購買決定。

在這種背景下,有數據公司創造了一種數據模型,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來計算買家的Moment Score(動態分數)。隨着數據不斷更新,人工智慧不斷反覆運算演進,讓行銷人員加強了解消費者下一次購買的時間、地點、廣告影響力等資訊。

環境影響 不斷更新演進

有了大量數據和極速決策能力的支援,全自動的廣告投放就變得可行。不過這一切並不意味在這過程之中,不再需要人類的貢獻,因為廣告傳遞背後的廣告創意,仍是人類的強項。換言之,讓消費者對你的品牌產生好感的過程中,數據的優點是快速找到契機,讓廣告活動達到最佳效果。

我們也要明白,行銷不是一錘子的買賣,倘若客戶當下拒絕了你發出的offer,不代表不能繼續尋找下一個觸發機會。例如我們可以預測再次聯絡客戶的最佳時機,提出怎樣的還價,以及哪個分發管道、哪種內容最為有效。當有一天你發現,商業談判的背後都在使用大數據來作動態決策,達致百戰百勝,試想像那會是怎樣的世界。

更多算者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