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新」何止是「創科」 (江晉)

By on August 12, 2017

本文作者江晉,為嶺南大學研究生部研究助理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教育講論」。

創新範疇並不只局限於科技領域,創新精神的培養更不只在於STEM教育。

創新範疇並不只局限於科技領域,創新精神的培養更不只在於STEM教育。

近年來,創新科技發展備受關注。政府成立創科局,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也在中小學大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最近更有不少人士倡議反思新高中學制,需側重STEM學科教育,認為創科精神需由STEM教育做起。一系列的討論,似乎把「創新」和「科技」相提並論,「創科」也成為熱門詞彙。值得深思的是,「創新」僅僅在於科技嗎?創新精神培養,只是在於STEM學科教育嗎?

一般而言,「創新」主要是指突破常規思路,更新、變革原有的思維模式或發展和改造原有的事物,也可以是創立新的思想和方法,創造新的事物等等。其實,創新可以是科技領域的發明創造,也可以是在經濟、商業、政治和藝術等非科技領域的創新。

創新活動帶來效益

香港統計署曾發表專題文章《香港──知識型經濟》,發布香港有關知識型經濟的統計指標,把創新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範疇分析。除技術創新(如研究及發展開支及研究人員數目),報告特別提到一些非技術創新項目,譬如機構策略、管理、組織架構、市場推廣及產品在美感方面的重大改變。這些創新活動所創造的新知識、新構思、新技術、新產品或新工序,都可以視為創新活動的產出。這些創新活動可以帶來有益的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提升機構的業務表現,增加機構的競爭力,都可以視為創新活動的成果。

由此可見,創新可在多行業多領域推動,譬如把漢堡包融入東方口味,製造獨特的米漢堡;把服務研習融入教學推廣體驗式學習;在家居設計加入創新元素,更便利長者生活等。事實上,創新可融合和體現人文視野和社會關懷的切要性。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說:在蘋果公司的基因裏面,只有科技並不足夠,當科技與博雅教育結合,和人文學科結合,才能產生使我們的心弦得到共鳴的成果。

非局限於STEM教育

創新活動並不局限於科技領域,創新精神的培養更不只在於STEM教育。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明辨性思維,不墨守成規,敢於探索和嘗試。良好的洞察力,多元的思維,綜合所學知識解決疑難的能力,面對風險和失敗的勇氣,這些對啟發創新思維都攸關重要。修讀跨學科的同學,都可以培養創新的精神和提升創新的能力。

用創新的方式推行創新教育,也正需要多元的思維。發展創新和科技,並不是鼓勵學生一窩蜂選擇STEM學科。其實,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及經濟環境中,學生畢業後投身與自己專業不相關的行業,也並不少見。更何況是,隨着社會的發展,現時從事的工種,他日也可能不復存在。於是,創新的思維,慎思明辨的能力等,可以跨行業應用的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需多元化創新人才

知識型經濟強調知識、資訊及高水平技能的發展。整體較高的勞動力素質,較強的創新與科技的能力是知識型經濟社會的重要成功要素。香港建設知識型經濟社會,需要多元化的創新人才,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敢於嘗試和創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