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施政報告》推創科 必先促產學研合作(黃錦輝)

By on January 25, 2016

本文作者黃錦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宏觀視野

2016

2016年《施政報告》出爐,當中「創新及科技」獨立成章,由第67至89段,所佔篇幅達22段,是歷年之冠。筆者樂見政府今年對創科發展特別重視,尤其是在促進產學研合作方面。

在《施政報告》第75段中,政府計劃今年預撥20億元予創新及科技局作為本金,將投資獲得的回報用於大學中、下游研發。筆者認為措施方向正確,但這筆基金卻未能紓緩研發生態鏈中上游的阻力。

大學行政體制成阻力

上述阻力源於大學的行政體制。眾所周知,大學教授的職能除了授課,研發創造新知識也是工作重點之一,為了配合大學每年的表現評估機制,教授必然埋頭研究,盡快創出成果,以編寫學術論文,再投稿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由於教授發表文章的質量及數目,直接影響其升遷機會,因此不少大學教授聚焦以理論為主的基礎研究,對中下游研發(應用研究)工作並不熱中。結果,不少具應用潛質的科研成果都無法走出校門,為社會創造價值。

政府若要有效運用上述20億元中、下游資金,必須盡快與各院校配合,調整現有的教授表現評估機制,加入應用研發績效指標,才能真真正正為教授參與中下游研發提供誘因,有效促進產學研合作。

有業界人士質疑20億元是否足夠,客觀而言,在未了解款項的落實細則前是難以判斷的。筆者在大學參與創新科技工作多年,憑過往經驗認為,這筆款項作為大學中、下游研發用途應該足夠,假設創科局保守地將款項放入銀行做定期存款收息,若然銀行息率為4厘,局方每年就可獲利8000萬元。

20億元收息都有8000萬

香港目前有6所大學從事科研,在平均分配的機制下,每所大學可獲約1300萬元,大概與大學每年平均獲「創新科技基金」資助項目的總金額相若。換個角度看,新撥款令教授獲中、下游應用研究項目資助的機會倍增。

為有效運用資源,筆者建議新撥款應與現有的「創新科技基金」之運作不同。儘管20億元基金的目標是資助大學項目,但政府必須要求產業界多參與,積極提出應用需求,主導大學研發。

總體而言,《施政報告》創新及科技專章致力促進官產學研合作,務實可取,有助利用創新科技促進香港經濟轉型,筆者衷心希望政府事不宜遲應盡快落實新措施,讓香港及早享受成果。

更多黃錦輝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