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路線之爭(車品覺)
在一次會議中,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公司Mobileye創辦人預言,全自動駕駛到2021年就會實現。在谷歌(Google)主管無人駕駛汽車專案的Chris Urmson亦曾預計,在幾年後出廠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不再設有方向盤、油門和煞車踏板。相對於谷歌破釜沉舟式力推全自動駕駛,Mobileye則強調循序漸進,例如採用自我調整巡航控制和緊急制動,統稱為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
從成本效益角度看,Google採用一大堆較昂貴的感測器,每輛車的感測器成本高達數萬美元。Mobileye邁出的第一步,卻是一套完全圍繞一個攝像鏡頭打造的系統,其生產成本還不到1000美元,難怪該公司能以天價估值驚艷華爾街(市值近100億美元)。Mobileye亦以眾包方式跟汽車行業多方持份者合作,從特斯拉、即時地圖到導航公司,全面瞄準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谷歌在「深度學習」的路上愈走愈快,繼打敗圍棋高手後,這次讓汽車學懂自主駕駛。這種方法通過深度神經網絡,在極少或完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藉着不斷試錯自我訓練出駕駛機器人。同一研究團隊同時還讓人工智能學習「打機」,像人類般玩電子遊戲,同樣不加任何指點,全靠在實踐中自學,便能摸索出如何「過關」。
有專家對汽車「自學成才」的想法潑冷水,因為駕駛輔助或自動駕駛若要成真,需要的是一種在大海裏面撈針的能力,深度學習擅長的是遊戲等定義明確的任務,例如識別數據庫中的圖片,或進行語種間的互譯。但想完美操控整個駕駛過程,就需要顛覆很多罕見狀況,才可讓汽車具備自動駕駛能力。
「深度學習」有限制
到目前為止,在某些條件下,自動駕駛是可行的,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已證明這一點。但若遇到複雜的城市道路環境,例如駛入環形交叉口,自動駕駛汽車就會有點拙於應付。發展速度超出汽車業估計的人工智能,正在幫助解決這問題,但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可讓汽車變得足夠聰明,毋須人類介入便可隨時隨地自動行駛。
我曾做個一個商業項目,跟上述故事相通。我的團隊要為公司研發一個數據引擎,藉之代替一個部門的日常工作。這輛「無人車」要代替人去計算什麼類型的產品會在14天後暢銷,並決定誰去賣、如何賣、賣多久等等。類似這樣的專案,未來一定愈來愈普遍。但到底是谷歌或Mobileye的模式更好一點呢?給大家一個貼士,這其中的優劣,首先取決於數據的全不全、細不細及快不快。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深入了解Fine-Tuning:什麼是Fine-Tuning?在香港市場中有什麼應用與挑戰?
在人工智能(AI)領域,AI 模型 Fine-Tuning 正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它能顯著提升機器學習模型在特定任務中的表現。這種技術使得預訓練模型能夠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藍牙6.0多項突破 Find My細至厘米(林國誠)
最新發表的Bluetooth 6.0規格,將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無線設備互聯方面帶來了革命性進步。在介紹Bluetooth 6.0前,先回顧過去幾代Bluetooth技術的不足及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中佬的浪漫 探索新科技(黃岳永)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受不同年齡層男士喜愛的《高達》,不少人到中年的「中佬」開始重拾童年的打機樂趣,例如可玩到大部分PC遊戲的Steam Deck,近幾年便掀起全球遊戲革命;剛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與其引發的熱潮,也吸引不少老玩家的目光。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新技術|英飛凌首製成12吋GaN晶圓
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周三(11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300毫米(12吋)氮化鎵(GaN)晶圓技術,生產晶片數量是200毫米(8吋)晶圓的2.3倍。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趨勢|Adobe末季推AI短片生成器
美國圖像處理軟件商Adobe宣布今年底前,為旗下剪片工具Premiere Pro推出測試版工具,配合Adobe Firefly視訊模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創作短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之戰|甲骨文夥輝達建澤級雲訓練AI
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合作,聯手建造全球首個「澤級」(Zetta)雲端運算集群,讓客戶透過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CI)訓練人工智能(AI)。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學生研發安全帽冷卻裝置 贏設計大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7位學生,設計冷卻裝置Air Ring 48(AR48),可安裝在標準安全帽上,保障建造業工人在酷熱環境下工作安全。這項發明最近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設計大獎。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