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的末日(算者)
為什麼蘋果CEO庫克早前預言,現金即將走向末日?
最近有一份針對千禧一代和金融未來的報告引起廣泛關注,該報告調查了1980年至2000年期間出生、佔據美國三分一人口的群體的消費習慣。結果發現,半數受訪者認為他們光顧的銀行提供的產品,跟競爭者並無不同;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坦言,寧願去看牙醫,也不想聽銀行職員嘮叨。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受訪者預期,他們在5年後支付和管理財富的方式會完全不同;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根本不需要銀行,反而對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公司提供的金融產品更感興趣。難怪蘋果的庫克大膽預言,大家在5年後可能用不着現金了。
年輕人不信任銀行
金融行業正面臨着危機,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改變核心價值觀,藉之迎合千禧一代的用戶需求。另一方面,金融行業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但年輕一代對傳統銀行尤其不信任,亦缺乏忠誠度。
若換個角度看,金融服務雖然有危機,但亦出現了創新機遇。舉個例子, Wealthfront是美國一家針對千禧一代的金融科技公司,它利用了用戶不喜歡跟理財師打交道的特徵,改為基於演算法來提供個性化的投資管理方案,讓客戶毋須跟理財師面對面交流,卻可獲得比從前更豐富和貼心的理財服務。這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亦降低了財富管理的門檻及費用。這家公司的資產管理費用率僅為0.25%,遠低於傳統同業,因此有相當高的競爭力。
金融創新迎合新世代
而在我們身邊,亦已經有不少針對千禧一代的金融創新例子。例如「餘額寶」的認購門檻低至1元人民幣,完全可以稱為平民基金,最厲害是它的收入居然超出了傳統同業。此外,微信紅包和支付寶AA收款就是充分利用社交譜圖的創新。在眾籌平台上,短時間內便可喚起客戶的參與和關注,一部成本高達幾千萬元人民幣的電影居然可以在幾天內完成融資,這是粉絲經濟和聚合產品的成功,也是傳統金融行業所無法想像的金融創新案例。
最近令我驚嘆的金融創新產品,則是上周「雙十一」購物狂歡中,支付寶開發的網上消費信貸服務「花唄」,讓很多客戶當天都享受了先買後付的購物體驗。針對千禧一代八十後、九十後人群的消費習慣,加上建基於大數據的消費風險控制,「花唄」創新地避開了預先批核,用戶享有另一番體驗。
以上這些趨勢,核心都是來自現代人對虛擬技術的接受程度,已經超過了傳統面對面溝通的效果。科技已到達一個「奇點」,將讓移動設備更便捷,社交溝通更無處不達,分享經濟人人都可參與,一切都即將有目共睹。
更多算者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