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微真相時代(上):全球網絡直播英國首相與豬性交的一天(沈旭暉)

By on November 22, 2016

本文作者沈旭暉為《信報》主筆(國際),為《信報》撰寫專欄「國際學海迷津」,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在〈國歌〉一劇中,「首相」(背向鏡頭白衣者)按綁匪指令,直播與豬做愛的場面。(網絡圖片)

在〈國歌〉一劇中,「首相」(背向鏡頭白衣者)按綁匪指令,直播與豬做愛的場面。(網絡圖片)

特朗普當選、 英國脫歐,除了反映全球化時代的怨氣,網絡世界的威力也終於被主流媒體正視,這也回應了本欄早前介紹過的「後真相時代」。然而,「後真相」這個剛入選牛津字典的「潮語」,並不能反映新時代全貌;互聯網製造「後真相」的同時,也通過提供巨細無遺的「微真相」,同樣助長了網絡民粹主義,再改造了「真.真相」的定義。我們不必對以上「離地」名詞上心,卻不妨從一個十分「落地」的故事談起:不知道多少朋友看過英國科幻諷刺劇集《黑鏡》(Black Mirror)?

上述情節雖是虛構,但絕對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出現,其中包含對「微真相時代」的隱喻,很值得分析。所謂「微真相」的第一個特徵是極度細微,原來不值得注意的旁枝末節或不宜公開的資訊,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爆發式傳播,轉眼成為公共事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宏觀話題、結構性議題,在新時代卻無人問津。在綁架案發生時,政府機關本希望傳統媒體噤聲,與綁匪秘密斡旋爭取時間,同時調動警力營救公主,這基本上是傳統危機管理的指南,在少數人多少能操控議題設定權的舊世界,依然能奏效。

但在「微真相時代」,政府面對這類危機根本無機密可言,綁匪的juicy要求不費分文,就可以令全球廣傳,立刻引發無數人圍觀,國際媒體也不得不緊隨其後報道,卻沒有人有興趣討論為什麼非報道不可;關注的焦點迅速落入首相用什麼方法、姿勢、時間長度與豬性交,而沒有人思考首相就範對日後國家安全的影響。一個聲明、一根手指這樣的「微資訊」,足以徹底改變民意,這是傳統媒體時代不可想像的。

首相夫人 唯一受害

所以「微真相時代」的第二個特徵,就是對弈各方平起平坐的「超對稱性」。在前互聯網時代,主流價值觀通常是社會主流媒體塑造,同時也在傳統媒體佔主流地位,「離經叛道」者,往往沒有有效的渠道發聲。但人性始終存在陰暗面,那些被傳統道德批判狂想,在每一個人的潛意識中其實依然存在。在網絡時代,這一面就得到無限強化,因為無論一個人的觀點多麼非主流,都可以通過平等的互聯網接入,進行實時分享,而一旦立場誇張、方式吸睛,輻射面並不遜色於傳統媒體,甚至能反過來帶領傳統媒體進行報道,就像「首相與豬性交」的情節,就只能有網絡「推上報」。當人人皆通過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渠道發聲,成為「自媒體」,再匪夷所思的聲音都不愁沒有聽眾,甚至佔據輿論主流。而「自媒體」要突破自身先天資源不足的局限,講求觀點、立場多於客觀、公信力,就跟「後真相時代」接軌。

「微真相」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圍觀的時效性。如同〈國歌〉故事結局,一年後,不僅公眾不再關心首相獸交的經歷,甚至連當事人之一、遭綁架的公主都把事件淡忘,真正感受到傷害的人,似乎只有首相夫人一人。綁匪限定首相在極短時間內回應,也是確保在網絡公眾對「首相獸交」這劇情保持新鮮感時,達到最佳傳訊效果,否則足以令焦點消失,就像「伊斯蘭國」(IS)不斷直播酷刑虐殺,最初確是全球震撼,但慢慢已經見怪不怪。

換句話說,網絡催生的公眾事件,往往依賴細微資訊的噱頭,引爆輿論,但在一段時間後,人們的興趣就轉移到下一個熱點,事件本身就歸於沉寂,那時候才會有「傳統理性聲音」走出來事後孔明的抽絲剝繭評論一番,但已淪為小圈子的回音壁;在民間,唯一留下記憶的只有那一息間的「微真相」,而不是背後那片森林。這樣的時代,會產生什麼後果?(明續)

(編者按:沈旭暉最新著作《平行時空2 – 解構本土主義崛起的世界》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其他沈旭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