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 菜鳥 PM 的成長之路
本文作者PAUL,原文刊於ALPHA Camp
在我的公司 Fable 寓意科技裡面,每一位 PM(Project Manager)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成長背景,有的人是從一點軟體技術知識都沒有的狀況下開始做 PM,但我發現他們學習成長的能力,理解自己角色的程度,已經比我遇過很多大公司的主管都更像一個管理者。
我第一次與 Juliet 碰面的時候,她告訴我說她想做 PM,因為未來她想成為一個財務資訊類新創公司的 CTO。看著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可能只是看過幾篇技術相關的文章就誇口說出這樣的目標,應該很不可信才對;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看著她堅定的神情,我的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懷疑,我問了她打算怎麼做,雖然她的想法還很粗略,但是對我來說已經足以證明她有強烈的動機。我還記得我最後除了歡迎她加入外,還附帶一句:「做為一個 PM ,技術能力也許不會是團隊中最強的,但是絕對需要最有耐心。」到如今她已經成為我們公司正式的 PM,也確實領導著兩個產品的開發, 我希望藉由請她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成長的過程,讓許多還在摸索、想加入軟體新創成為 PM 的年輕人們,可以有所共鳴和借鏡。
以下是 Juliet 的分享:
當 PM 的動機是什麼?
為什麼你會想當 PM?這是許多人聽到我的工作後第一反應。畢業於財務金融系的我,學長姐和同學大多數進入了銀行、事務所,工作與所學都有那麼一點關係,而這些道路似乎都很自然且清晰,但心裡總有個聲音在問,有沒有別條路可以走?我不想做個典型的金融人,我想要看到一個專案完整的流程,想要挑戰無中生有建置一個產品。
有了這些動機,我抱著或許可以稱之為莽撞的一份勇氣,拿著履歷就這樣闖入軟體界。但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第一次見面時,Paul 和我聊了一整個下午,話題圍繞在「為什麼想轉換跑道做 PM?」「你認為 PM 的價值是什麼?」「如果給你十年,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憑什麼能做到網路業的佼佼者?」一堆問題犀利直接,但我盡力接球,正當手裡的衛生紙被我捏成一個緊實的正方體時,面試告一段落,而我得到了我第一份工作。
有時候我自己也會納悶,會是什麼樣的老闆才願意給毫無工作經驗的社會新鮮人 PM 這份工作?當網路上許多人在說毫無經驗又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不要來當 PM,Paul卻對我說: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就勇敢一點去闖吧,犯錯了也別擔心,因為沒錯過、沒痛過,就不會懂得面對失敗的心態。或許是這份信任帶給我更多勇氣,也或許是每天在案子裡暈頭轉向卻覺得自己有一點點進步了,我決定再繼續探索軟體的世界。
沒技術背景怎麼當 PM?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剛畢業的我根本不知道 PM 要做什麼,而現在我卻坐在網路科技公司裡,手上敲著鍵盤,名片上的職稱是「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沒錯,我就是網路文章上罵聲連連,毫無經驗又沒有技術背景的 PM。
有人可能會問,像我這樣毫無技術背景的新鮮人,該做什麼準備、怎麼訓練自己成為 PM?更確切的說,要有什麼「資格」才能當 PM?大家想的順序可能是先具備 PM 的能力,接著學習做 PM 的工作,之後才成為 PM,但我卻是完全相反的,先成為 PM,接著做 PM 的工作,每天在實務中累積 PM 該有的能力。而我一開始做的唯一準備,也就是確認自己十年後想做什麼,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連明天午餐要吃什麼都想不到了,更何況是十年後要做什麼?但我告訴自己:「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只有你自己能決定,去思考吧,去看清自我吧!」即使在實踐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所變化,但我也在前進的路上了。
PM 是什麼?又在做什麼?
若要定義 PM 的價值,我會說,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讓技術工作者發揮最大的專業,並在遇到狀況時把風險降到最低。但真要說起「PM 是什麼?」當了三個月的PM,與不同客戶每天來往的 email,假日響起的訊息聲,Facebook 的推薦摯友變成工程師的名字,跟新加坡工程師用英文 skype,觀摩身邊更厲害的 PM 們,每天眉頭深鎖到似乎有一點進步,接著再遇到更大的另一個問題。這樣三個月下來,我不敢說真的懂 PM 是什麼,每個 PM 心中的答案也不一樣,但在我心中,PM 就是工程師和客戶的橋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盡可能地完成雙方心中的期待,並讓專案營運下去。
「PM 在做什麼?」這大概是別人會問我的第二個問題。在我們公司裡,PM 跟客戶談完需求後,根據需求寫出 user story 畫出 wireframe,跟客戶確認沒問題後,再準備些許技術文件,根據 wireframe 跟 uer story 所定義的範圍開出 ticket 給工程師,進一步運行 Scrum,每一到兩週作為一個衝刺週期,開發期間掌控進度,每個 sprint 釋出一版進行測試,最後做上架的管理,後續就是不斷重複前述的循環,就能夠讓產品不斷更新與成長。
聽起起來是不是滿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當一個專案開始,把每一個階段想了一遍,時程也規劃好後,腦中有一個藍圖告訴你下一步要往哪走,一切似乎就會這樣一帆風順走下去,But,人生中總是會遇到這個「But」,事實上是,一切都不會如你所想的順利。
我接到的第一個案子是做 iOS App 開發,同事帶著我從頭開始,一起進會議室跟客戶開語音會議,skype 嘟嘟嘟地響,感覺手心開始冒汗,「嗨!」聲音響起,我們開始一來一往的說話,一切都真實了起來,有什麼東西在對談之中逐漸成形,我可以想像得到這個 App 的雛形。
在那之後,Wireframe 前後也修改了五版,準備好了工程師的資源,跟設計師溝通完,也把頁面都設計完成,似乎終於可以開始進展 scrum 的階段,但是卻等著後端的 source code 跟 API 測試,等待的時間花了兩個月,卻換來客戶告知說公司策略方向有調整,必須暫停 App 開發。在案子確定終止的那一刻,我第一個反應是:該如何告訴工程師這個消息?在跟三方的工程師說明情況後,我體悟到 PM 必須具備同理心,在開發中要讓客戶知道我們是同一國的,都是希望這個產品做好並在deadline 前完成,給他們安心,並盡量為工程師排除一些麻煩事,讓他們能專心寫code,在案子因為一些原因而中止時,也要去理解客戶的決定。PM 要做的不只是表面上的一系列流程,魔鬼藏在細節裡,在開發時每個人的情緒脈動,溝通的狀況和理解程度,都會影響到一個專案的發展,在這反覆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管理一個專案不只是跑流程,更要理解及照顧到每一位成員的狀況。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 PM?
PM 的面貌有很多種,在我們公司,每個 PM 都有著不同的鮮明風格,有技術背景的,有聰明的,有懂得跟人相處的,也有討喜的,每個人的特質都不同,自然也都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做事哲學,但都有個共通點,大家都在為了自己心中專案最重要的東西在努力。
記得在開發另一個專案期間,Paul 寄了一封信給我,標題是「Be tough for the quality」,我完完全全是個菜鳥,不敢太 push 專案,但專案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為了堅持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價值,我拼盡全力了嗎?雖然是短短一封信,卻帶給我很大的震撼。PM 有很多種,但真正好的 PM 一定會想辦法做到自己認為在專案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認為上架重要,就該盡力把產品推出去,哪怕是跟誰吵架,都要為了把事情做好去努力。現在的我還無法斷定什麼樣的人適合當 PM,有人說技術背景是不可或缺的,也有人說要具備傑出的溝通能力,而我認為 PM 最重要的應該是要有踏實的態度,並且要能夠非常有同理心,才能夠處理這些狗屁倒灶的瑣碎問題。也或許可以先問問自己,PM 對你來說是什麼?你真的想當 PM 嗎?
小結
看完了 Juliet 的真實故事和經驗分享,希望對你來說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作為 PM 最重要的功能和特質。說真的,雖然才三個月,基礎的技能和流程就如同故事前面講的一樣,只要公司定義的好,有人帶著做,上手並不困難。遇到艱深的問題,公司的前輩也有許多妙方可以遵循。作為一個 PM,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搞懂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應該要打造一個環境,並盡力幫助這個環境內所有的工作者,那才是一個 PM 最主要的生存意義與價值。就像 Juliet 告訴我們的一樣,「PM 就是工程師和客戶的橋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盡可能地完成雙方心中的期待,並讓專案營運下去。」橋樑也許就是 PM 的最佳寫照,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相反的,需要的是犧牲自己,成就他人。
常常有人問我怎麼聘到厲害的PM,這個故事其實就是我的答案,有時候搞清楚一個觀念比學會再多的技能都還更重要。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