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宅男創業育成記

By on June 5, 2015
YUNG 1 28MAY 1

林杰勇在2013年時研發以腦電波為手機解鎖上鎖的程式

有首爆紅網絡金曲,歌詞裡有一句,「咪氹我啦講心不講金… 點再敢去行信和買超合金」,擊中港男要害而走紅。現實裡香港不似美國矽谷或者北京中關村,你若是IT人,其貌不揚,時常著牛記笠記,會被視作「Entrepreneur」或至少「屌絲IT男」。最近暢銷書作者兼矽谷創投天皇 Peter Thiel來港出席講座,望住筆挺老西的論壇主持說:「現在矽谷有個笑話,富豪都著tee著牛仔褲,只有窮人會著西裝。」相反在香港,如性格內向,喜歡ACG,就只會被冠上「毒」和「宅」等字眼。在香港做IT男,甚艱難!

鏡頭一轉,編輯今天約了IT男孩林杰勇。他今年26歲,個子不高,瘦削。訪問當日,大家相約在地鐵站,沿途數分鐘的路程甚少交談,忽然阿勇指着迎面一塊招牌問道:「這物流公司你識嗎?」編輯當時摸不着頭腦:「不知道,你為什麼問?」阿勇解釋是隨口問問,遇上陌生人,港IT男明顯不是破冰高手。

林杰勇有份創辦的Startup,從事虛擬實景(VR)技術。香港硬件及VR技術發展尚未成熟,這類Startup風險甚高。他的wechat帳號是「火勇火」,兩個火團圖案圍着「勇」字,彷似在告訴他內心也有團火,有份堅毅。

三年前的阿勇比今天更內向,「以前好少出外,很少去交際,週末會留在家中」,但一次的暑期實習,卻改變了他的路向。

改變一生的上海之旅

2012年,阿勇正在城市大學就讀創意媒體科系二年級,有一天在Facebook上看到有同學分享數碼港的實習計劃,大型科技企業易安信(EMC)正招聘實習的軟體工程師,阿勇即使不是主修資訊科技工程,因自小對資訊科技的熱愛,便決定報名一試,剛巧EMC需要一個有多方面技能的人才,阿勇便成功入圍,到EMC的上海分部實習兩個月。

在上海的夏天,他在EMC體驗大企業的運作,公司願意投放資源培訓員工,有不同的講座讓員工參加,同時感受到同事對學習的熱情,公司亦主動邀請阿勇向同事介紹香港的文化及旅遊景點,增進彼此交流。實習期間,阿勇也有參加數碼港在上海的交流活動,參觀不同的科技企業及學術機構。

阿勇曾在大學三年級於學校內部實習,與教授從事研究工作,但他認為數碼港提供實習較貼近現實的商業世界,「他們提供不同公司讓人選擇,工作與現時的商業系統有關…而學校的項目或實習,比較趨向學術層面」,這亦釋除了他以往在內地工作的疑慮。

開啟創業的腦電波

實習之後,阿勇繼續參加數碼港的活動,「兩、三年前,數碼港是一個主要來源 (ICT活動),讓學生可以了解有關ICT的活動及比賽」。前年他參與一個與穿戴科技有關的工作坊,當時他研發了以腦電波為手機解鎖上鎖的程式,吸引了報章報道,這些經驗啟迪了他創業之路。

阿勇前年的研發成果吸引傳媒的注意

阿勇前年的研發成果吸引傳媒的注意

阿勇相信VR是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他甘願放棄大學研究助理的工作,今年年初投身Startup,打算借助VR技術,研發以腦電波、心跳等體感來控制的輸入設備,亦打算透過VR及AR(擴增實境)技術,讓人透過裝置看見立體的地圖,讓眼晴去旅行,目標是在一年內讓產品面世。

阿勇自言,若不是參加了數碼港的實習及其他活動,自己無可能會有膽色去創業,只像自己的同學,做一個打工仔,「如果没有這些機會(數碼港活動)的話,就不會這麼容易去創業,也没有這麼容易接觸到電腦科學及資訊科技的知識」。

父母想阿勇穩定地打份工,阿勇卻希望趁自己還年輕決心為自己打天下,出身基層家庭的他,靠自己資金去創業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但仍會「try my best」,會在家庭聚會展示自己在VR裝置的研發成果,爭取家人親戚對他做Startup的支持。阿勇正考慮申請數碼港的資助及培育計劃,亦努力地在深圳尋找投資者。

阿勇與他研發的VR場景,他現時的外貌明顯較兩年前有自信及精神

阿勇與他研發的VR場景,他現時的外貌明顯較兩年前有自信及精神

點燃內心那團火

與他傾談一小時多,慢慢感受到他對科研那團火,過去三年的歷練使宅男浴火重生,不只發揮阿勇在資訊科技方面的天賦,認識更多興趣相近朋友,亦激發他創業的意志,而他的一團火亦燃燒到自己的妹妹身上。

林燕玲比阿勇少兩歲,主修設計,因哥哥的鼓勵而在2013年參加實習計劃,「如果我無參加呢個實習計劃而接觸數碼港,我會少了許多工作經驗、人生經驗、新朋友。」

她也看到哥哥的進化,「哥哥真的變了許多,主動也有主見,技術知識更進步。由一個自己喜歡研究,自己砌電腦的人,轉換成一個有思想、有計劃的能力者。我好proud of我哥哥是一位強者」。

在數碼港的三年,不只是家人看到這個宅男如何尋找到志向,負責實習計劃的數碼港知識及人才發展中心經理梁德明(Terence)也說,「阿勇為人是較慢熱,未必清楚自己的選擇,不過他有明顯地進步,有幾次機會讓他接觸傳媒,變得較成熟穩重…第一次接觸(上海實習),已感覺他為人有熱情,對比其他同學,他其實比較積極,會主動與我們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

Terence又指,阿勇在實習後,繼續參加數碼港的工作坊及比賽,開始懂得實踐自己的意念,願意為創業的理想踏出一步。

香港尚有很多「阿勇」需要伯樂

香港有無數的「阿勇」等待被別人發掘,數碼港四年來專門提供科技行業的實習機會,包括微軟、思科及IBM等大企業在上海的辦事處,也有本港及美國矽谷的Startup,實習位置約40至50個,學生擁有到外地見識的機會,讓年輕人感到「這機會是屬於我的」,不再覺得自己是零。

數碼港今年剛開設到網龍公司的實習計劃,Terence形容網龍在福州的辦公室很像Google,近酒店級住宿、海盜船、泳池、球場,讓實習同學有充足的娛樂,亦有不同的培訓課程,開拓同學的眼界。

至於在Startup和大公司的實習情況有何不同,Terence表示,Startup團隊小,同學與管理層接觸極密切,「老闆坐你隔離」,自主度及彈性較大;相反大公司的工作較穩定,同學可以學習企業的運作及制度。

Terence說,數碼港想做「Internship Hub」,同學可以選擇在香港、內地或美國實習,機票住宿由數碼港資助。四年來申請的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去年收到500至600個申請,同學會主動接觸數碼港,以取得到實習的機會,令人感到鼓舞。

阿勇(前排左二)與不同屆別實習同學

阿勇(前排左二)與不同屆別實習同學

本文屬 StartupBeat + Cyberport 聯手合作的 #StoriesEmpoweringStartups 系列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