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善用好奇心管理(管理新思維)

By on April 28, 2017

原文刊於《信報》的專欄「管理新思維」

圖片來源:alexramos10

圖片來源:alexramos10

 

統籌:陳志輝(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潘嘉陽、羅曼穎

嘉賓:曾向榮(美心集團高級培育及發展經理)

整理:謝冠東

 

潘:潘嘉陽 羅:羅曼穎 曾:曾向榮

 

羅:今天要談談如何善用好奇心進行管理。

曾:那源於我最近讀的一本書《重拾好奇心:讓你不會被機器取代的關鍵》,由Ian Leslie所著,他以有趣的角度重新演繹何謂好奇,輔以許多歷史例證,並以多種理論解釋為何好奇心對做人、做事以至企業經營都愈來愈重要。

潘:當Penny(曾向榮)給我幾本書去挑選時,我就選了這一本,因為我被「好奇心」這件事作弄已久──我常常因為它而被學校邀請去見家長,我的兒子甚有好奇心,我現在要學習與好奇心相處。

與生俱來 追溯至古希臘

羅:好奇心是否與生俱來的?還是只有小朋友的好奇心特別旺盛?

曾:作者說這的確是與生俱來的,先解釋一下好奇心,它被公認為人類追求知識的動力來源,但某程度它是一種情緒,如同恐懼、快樂、悲傷一樣。它是跡近不理智的,試想當你很想知道某件事時,你會不顧一切去追求它,因此你就明白為何小朋友會事事尋根究底。

羅:回想一個嬰兒,雖然他目不識丁,但眼珠也會轉個不停,又喜歡摸東西,見到小貓還想和牠一起玩耍,這也展現了好奇心。

潘:說起好奇心,原來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曾:好奇心的拉丁文原意,純粹指為了增進知識而去追求和學習的過程。本來世間對好奇心都抱有正面的看法,但到了中世紀,因為宗教主導的緣故,好奇心則被定性為一種邪惡和禁忌。例如當有科學家提出世界其實是個球體而非平面,就造成許多衝突,有人甚至賠上性命,故好奇心曾有一段長時間被抵制和扼殺。到了啟蒙運動,則激發出許多疑問,人類才全面發揮探究精神。科學往往是好奇心的一種體現,人們透過觀察、印證和推論,找到結果,是一個揭開未知事物的過程,當中能夠不斷填補知識的斷層。

羅:除了科學,其他知識範疇如哲學也要不斷發問,去尋求答案,那亦需要好奇心。

曾:是的,這本書以兩個概念解釋這個現象:謎題和原秘,原秘也可稱作奧義或奧秘等。謎題是表面的問題,例如為何某種現象會發生?你要為這個謎題找答案,當中的玄妙之處則是原秘。在求知的過程,如果你只是去解決謎題,而不再深入探究原秘,那你的求知慾就會過早熄滅。

羅:那就像一般的Q&A,你知道了答案,就把它擱下來了。

曾:對。以福爾摩斯探案為例,兇案發生了,誰是兇手呢?這是謎題。原秘則是到底他為何要殺人。這是玄妙之處,由於不斷破解謎題,也能滿足好奇心,所以很多人就此停下腳步。然而,若你還進而不斷追求背後的真相和玄妙之處,那你就不會輕易滿足,求知慾將會繼續熾熱,將能助你建立比一般人更深厚的知識。

羅:我想起我最近很喜歡看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正如Penny所說,它的吸引之處並不是找出誰是兇手──有些作品甚至一開始就說明是誰行兇,但作者會帶領大家思考兇手的心理狀況和行事動機,那比兇手是誰更有趣味。

曾:是的。本書提到一個有趣現象,很多人一有疑問就問Google,但Google老師其實是把雙面刃,在Google找答案實在輕而易舉、快如閃電,逐漸你便養成惰性,只會依賴搜尋器,失去了自行探索的過程中,也就無法孕育好奇心。當然,假如你反過來能夠活用Google,利用它不斷深入探求,那便能培養好奇心。

潘:是以兒子每事問時,我也不會立即給答案,而要他自行探索。我不想做Google父親。

同理好奇心利服務業

羅:你提到有一種好奇心,叫同理好奇心,那是什麼意思呢?

曾:前述的好奇心關乎事物或知識,同理好奇心則是對人感興趣。你很想知道他人的感受、經歷或想法,並不斷尋求答案。

羅:這大概就相等於平日說的「八卦」吧,也是娛樂新聞受人關注的原因。

潘:他們也是運用了同理好奇心,不過是用在不合適的地方。

曾:書中則有正面的解釋,它說同理好奇心能讓你走出沉悶和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例如我去買菜,排隊付款時覺得納悶,有些人就會玩手機,但作者說這時正可以運用同理好奇心,去想像排在前面的人,買菜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旁邊的母親在責罵兒子,那又是出於什麼緣故?當你發揮種種想像力,便能為令平淡的生活添上樂趣。

潘:在服務當中發揮同理好奇心,效果可能不錯。例如客人看來感到困惑,你不會不為所動,而是去估計他的需要,並主動表示關心,那便能提升服務素質。

曾:培訓師教服務之時,也會鼓勵學員這樣做。不少前線員工都有怨氣,覺得工作天天重複既沉悶又艱辛。面對顧客投訴,更會感到悶悶不樂。我們便請他們展現好奇的一面,去了解為何顧客會感到不滿,而你的發問也會令客戶感受到你願意接觸和聯繫他們。

羅:本書有個概念叫「好奇心區」,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曾:怎樣去探測一個人的好奇心孰強孰弱?那可以用X軸和Y軸這個平面圖展示出來。X軸表示好奇心的高與低,Y軸表示知識的多與少。假如你的知識是零,好奇心也會是零,因為你既然對它不認知,就不會打算去了解它。當你的知識是5分,好奇心則會達到頂峰,因為此時你是一知半解,很希望進而了解未知的那一半,填補知識斷層,但當你的知識達到10分,好奇心又會回落。

羅: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當他自以為已經全面掌握,便會停下來不再求進,那反而陷入危機。

曾:是的,當企業十分成功,管理層充滿自信,自詡為業界專家,好奇心自然不再如此暢旺,有點滿足於現狀。但在另一個極端,假如員工經常傾向擔心和恐懼,生怕一改變做法就會備受責難,那他們亦不敢求變,導致企業的好奇心下降。所以,不論自信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企業發揮好奇心。

潘:為何員工不願提問?我們要檢討企業的環境,到底這個環境出了什麼問題,令員工怯於發問?我常告誡自己身為上司,千萬要提防這兩件事:一、開會時表現得自己無所不知,那就等同「好奇心區」的理念所說,大家都覺得毋須再去好奇。二、表現得過分自信,那將對同事產生阻力,他們覺得根本不可能說服你,也就不欲提出疑問。

羅:員工的好奇心較高,是否也有利創新和創意,以至企業發展?

曾:重視好奇心已是一種趨勢,企業營運的一個重點就是辨別和挑選人才;近年企業進行人才考核、招聘和培訓時,往往也會提到好奇心,甚至視之為核心能力。蓋因好奇心可連帶反映幾項優點:一、你對新事物的追求和渴望;二、為了滿足這種渴求,你所付出的努力和耐力;三、你探索新事物的技巧。這些都是企管人士的重要特質,尤其現今世界瞬息萬變,企業更需要以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那才能持續地推陳出新。

 

《管理新思維》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FM92.6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EMBA網址:http://www.cuhk.edu.hk/emba/

節目預告:4月30日題目:打開封閉心靈.與自閉者並肩;嘉賓:新領域生涯潛能發展中心創辦人彭智華。

 

左起:潘嘉陽、羅曼穎、曾向榮

左起:潘嘉陽、羅曼穎、曾向榮

EMBA 28APR

 

更多「管理新思維」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