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加人工智能 有利城市規劃 (鄧淑明博士)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一年一度的「Esri青年學人大獎」供大專學生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研究自選課題參賽,今年個人和團體組別冠軍由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囊括;而香港大學贏得的獎項則多達7個。題材方面亦相當多元,除了智慧出行,探討城市規劃的佳作就有4個。
這包括團體組別冠軍、4位中大同學:鮑文瑋、黎文郁、羅皓文和曾彬鋮的作品,研究如何善用棕地來發展現代物流業。
物流是本港四大產業之一,分散在新界,但土地不足影響行業發展;同時新界將發展北部都會區,如何地盡其用並促進物流業的長遠發展?同學對現有和可能引進的新土地用途,如冷鏈倉儲、危險品倉儲等11個類別,以經濟價值、環保影響等7個角度衡量,並配合土地用途和特質,提供建議。
同學指出,在都市規劃中,GIS加人工智能會相得益彰,既能評估地理和社會經濟等因素,更可根據需要調校個別因素比重。例如分析中注入不同物流業的特徵:用於新鮮農產品和藥物的冷鏈要接近高速公路、危險品需遠離民居、港口物流要就近海岸。這個模式對未來棕地以至其他土地規劃,都大有裨益,難怪評判大讚這份作品「足以作北部都會區項目的指引」。
另外3個土地運用的佳作,都來自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分別為:
- 個人組亞軍朱哲希的《智慧重建:私人重建項目內提供公眾設施指標》,認為政府應促進私人發展商在重建時以規劃主導,以一併提升房屋供應、居住環境和社區規劃的質素。
- 團體組亞軍由港大6位同學:蔡仲宇、陳博然、許竣然、呂直懋、吳俊軒、彭靜怡奪得。作品《基於城市活力分析的旺角城市更新》參考其他城市範例,加上空間數據特質分析,希望能以人為本結合公眾參與,令市建局的重建計劃更臻完善。
- 個人組的陳伊汶憑《發展中的智慧城市》奪得「最佳故事地圖設計」獎,該作品探討加強環保建築的方案。
另外3個得獎之作,是港鐵與新冠病毒感染的關係(港大黃涵婷、徐亞呈、鄢俊辰)、BIM(建築資訊模型)和GIS技術如何在建築設施管理中結合應用(職業訓練局霍俊鋒),以及滿清政府在香港的軍事設施(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陳凱悅、趙善謙、馮棨樑、魏清瑜、施權容)。最後一個題目相當獨特,作品展示多張二三百年前的香港地圖,賞心悅目。
最後我衷心感謝評判團的努力。17位成員中,包括7間大學和大專院校的11位教授、3個專業團體和3個公營機構的主事人,陣容強大,令結果更具代表性。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