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vs 中國製造2025 (高天佑)
中國現時最重大的經濟國策是什麼?「一帶一路」?大灣區?非也。答案其實不難找,首先肯定不是那些大鑼大鼓宣傳的口號,而在於低調默默推進的計劃。其次,你的敵人往往最了解你,只須看看經濟強敵美國最忌憚什麼,那就是《中國製造2025》綱領。
《中國製造2025》於2015年5月8日由國務院發布,然而不但在香港甚少人知,就連內地也沒有太多人留意,皆因中國當局從沒像「一帶一路」、「大灣區」等其他大計般大力宣傳。反而最早予以重視的,其實是美國的「中國研究」(China Study)圈子;包括RAND、CATO、Brookings等美國重要智庫,自2016年起便針對中國這項「低調國策」進行很多研究,隨後並大力呼籲美國政商界不容輕忽看待。
表面看來,《中國製造2025》好像沒什麼特別,本質上無非是由政府出手扶持特定產業,自八十年代起在南韓、台灣以至中國內地都有實行,並取得相當成效,卻不足以令這些經濟體的整體製造業水平「超歐趕美」。那麼,為何中國今次的大計卻特別令美國雙眉倒豎警惕?原因主要有三:
歐美忌憚三大原因
第一、過往幾十年來,「計劃經濟」被證明效率遜於「自由市場經濟」,所以後者自視為王道,不把前者放在眼內。但近年隨着互聯網和大數據等科技成熟,不少自由市場派人士擔心,「計劃經濟」將可執行得更精準和高效,甚至超越「自由市場經濟」。第二、現在要執行《中國製造2025》此一大計的並非南韓、台灣或者八十年代的中國內地,而是已晉身GDP全球第二大國的當今中國,不再只是蝦毛馬仔打打鬧鬧,卻關乎二哥挑戰一哥,帶來的衝擊不可同日而語。第三、超過13億人口的中國乃全世界最大消費市場,若再加上「一帶一路」國策串連的親密國家,能直接影響的市場規模估計達20億人,接近全球三分一人口,這亦給予中國當局更多資源去左右「十大重點領域(產業)」。
正因如此,特朗普上周五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貨品加徵關稅時,開宗明義表示主要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之下的產品,他直指該項大計將有助中國「稱霸新興的高科技產業」(dominate the emerging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卻不利於美國及其他國家。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最大貿易逆差的產業包括電子消費品(逆差1673億美元)、成衣(293億美元)和家具(234億美元)等,倘真的矢志糾正貿易失衡,理應大力針對這些產業;單計電子消費品一項的貿易逆差金額,已遠超過今次加徵關稅的500億美元貨額。然而據特朗普公布的加徵關稅清單,卻並不包括這些產業,而主要是針對一些對美出口未成氣候的新興高科技領域,諸如航天產品、新能源產品、機械人、高端工業設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等。正如特朗普所說,這些恰好就是《中國製造2025》要推動的重點領域。
總的來說,特朗普希望透過貿易制裁,預先對《中國製造2025》所扶持的產業作出制衡,起碼不能讓它們悄悄地憑補貼和傾銷佔領美國本土市場,否則便等於剝奪了美國相關產業的成長空間,並讓中國壟斷全球行業,屆時美國及其他國家將被迫在這些核心領域仰賴中國,就像中國現今在芯片等領域被歐美掐着咽喉,這亦象徵着世界兩大陣營地位正式逆轉,現在身為一哥的美國自然要出手壓制。中美接下來經貿爭端的主線都將圍繞《中國製造2025》,商界和投資者明乎此,看待很多事件都會更加透徹。
更多高天佑文章:
[ English Version ]
Trump’s trade policy is all about thwarting Made in China 2025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