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槓精」心理學 (聶飛)
「槓精」簡體稱為「杠精」,此為網絡流行語,指抬槓成癮的群體,「槓精」就是為吵架而吵架的網民;一個人在網絡中提出對某事件的觀感或竟見,總有一群人予以挑釁,他們並非關心事實的有關觀點,只是對人不對事,亦即「為反對而反對」,以抬槓為己任,因而稱為「槓精」。
經追查下發現,「槓精」乃去年底才紅遍兩岸網絡,從而成為網絡熱詞,源於「抬槓」一詞,再加上網絡詞語「戲精」,兩者結合而成為繼「豬精」、「戲精」之後又一大網絡熱門「精怪」,從而犯眾怒。
彰顯自我
其實「槓精」透過「抬槓」以彰顯自我,好像認同別人發言,就顯得自我會被別人的發言淹沒,只有發出與他人不同的聲音,始可在一眾網民中突顯自我。換句話說,「槓精」所針對的並非內容,而是意氣,有時也與意氣不意氣無關,如果不經常在網上抬槓,就會顯得毫無聲音了。
內地青少年對「槓精」習以為常,特別是在跟年長的人打交道之時,只要年長的人訴說一件事情,他們多半會抬槓,以阻止對他的干涉;當年長的人訴說太陽熾熱,他們就會說太陽也有幾天很涼快,然後,就會加上「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之類的句式。
在網絡生活之中,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時刻說話都滴水不漏而邏輯滿分,上網衝浪,不就是為了放鬆心情?與朋友間的調侃有所不同,「槓精」似乎只有通過打壓別人觀點,指出錯誤而加以批判,可不是逐字逐句分析語義。
想深一層,當中其實亦有青少年心理學 ──在「槓精」看來,或許只可透過抬槓的方式,他們才可被看見,或者被聽見;比如說,一名女孩對媽媽訴說時常腰部感到痛楚,媽媽就以一句俗語回應:「青蛙無頸,細孩無腰。」那大概暗指女孩連腰骨也沒有,腰部何以會感到痛楚呢?
身為父母,往往難以看見及聽見孩子的內心所需,或認為小孩並無感受、想法和主見,但父母何嘗不是沉睡於成年人的世界之中?當孩子抬槓時,似乎在訴說「看看我,聽聽我」,其實渴望被看見及聽見,內心的委屈、不滿和憤怒隱藏既久,在抬槓時似乎就在發洩自身難受、不適、生氣等情緒。
以柔制「槓」
事實上,「槓精」一詞含義與網絡常用詞KY頗接近,KY一詞取自日語,可直譯為「不會讀取氣氛」,意思就是不按照當時氣氛、沒看懂對方眉頭眼額和臉色而作出合適的反應,說出掃興話而破壞整個氣氛,可說是日本的「槓精」之本質。既然「槓精」為犯眾怒的群體,那麼,其他人應如何應對「槓精」呢?那是一個在網絡上備受廣泛關注的話題,常見處理方法就是回應一句讚美的說話,比如「高見」、「說得有道理」等等,此招可稱為以「柔」制「槓」,一來可避免製造言語間的衝突,二來可安撫抬槓者的情緒。
相片:網上圖片
其他聶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