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戲言 都到眼前 (占飛)
科幻故事先決條件是不能違反科學。寫人可以穿越黑洞,那就是違反科學,只能算是奇幻,不是科幻。凡爾納1865年的《從地球到月球》是科幻,但《地心探險記》就只是奇幻。反烏托邦科幻小說更不可違反科學。佐治奧威爾的《1984》傳誦至今,皆因其預測會一朝成為事實。
反烏托邦科幻小說,其上焉者的主題,不妨借用唐代元稹《遣悲懷》詩第二首兩句說明:「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元稹原意是講「貧賤夫妻百事哀」。到二十一世紀,新科技足以威脅人類的福祉和自由,反烏托邦科幻故事的種種預測比昔日更快「到眼前來」!
數碼替身 可得「永生」
近年爆紅的反烏托邦科幻電視劇集《黑鏡》(Black Mirror)備受文化界讚揚,除了比電影更能捕捉到數碼時代的「時代精神」(Zeitgeist)外,更因為它其中幾集戲言之事,如今都「到眼前來」。《黑鏡》第三季第一集的《俯衝》(Nosedive)於2016年10月播出。故事講:將來人人都有手機,手機上載了個人的評分,做了好事加分,做了壞事減分。女主角患病,因評分不足,醫生不肯為她做手術。為了提高個人評分,她要參加高分的舊同學婚禮,豈料因在機場講粗口,評分跌破2分,買不到機票。租車也只能租輛舊車,其後頭頭碰着黑,評分劇降,變成「鬼見愁」。內地現時實行的社會信用評分制,不是跟此劇相近嗎?
2017年12月首播的第四季第二集《守護天使》(Arkangel),講一名單親媽媽因女兒曾走失,便在她身上植入監視器,可以全天候看到女兒的行蹤。媽媽不想女兒見到惡狗、色情、暴力等等,更可以「打格仔」不讓女兒得睹。別以為這是空想,現時有公司推出監視器,名為XPLORA。唯一的不同之處是,XPLORA是戴在手上,劇中的監視器是植入體內,無法取出。可是,誰敢說日後不會發明可植入體內的監視器?政府若在每個嬰兒體內植入監視器,便可省回滿街都安裝天眼的麻煩矣!
XPLORA的發明者預期,當今的怪獸家長、直升機父母會樂於購買這個監視器,監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現時,有些家長已在家中每個角落安裝天眼,隨時隨地可看到家中的一切,既監察照顧孩子的外傭也監察孩子。XPLORA只是方便家長連孩子在街外和學校的一舉一動也難逃父母雙眼而已!
2013年2月第二季第一集《馬上回家》(Be Right Back),當時在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首播。故事講一對恩愛夫妻,丈夫車禍身亡,妻子極度傷心,起初像電影《觸不到的她》(Her)般跟下載了丈夫生平及習慣的「聊天機械人」(Chatbot)傾談,慰喪夫之痛。後來,她買來真人一般的丈夫「數碼替身」(Digital Avatar)。起初,妻子很高興,亦很滿意,漸漸她發覺,替身始終是替身,不是真人……
現時,麻省理工學院的媒介實驗室開發了名為「擴充永恒」(Augmented Eternity)的應用程式,可以憑一個人的書信、電郵、文章、WhatsApp、社交網站的貼文、給「讚」等數據而仿製出他的「數碼替身」,任何人死後,仍然可以仿照他生前跟其他人溝通。1990年前出生的人,可能沒有足夠的「數碼足印」仿製,但千禧世代自小跟電腦和互聯網為伍,求學、工作、結交異性、婚姻生活、吃飯、旅遊都拍照「打卡」等等,在網上留下大量「數碼足印」,要仿製出文字或說話的「聊天機械人」一點也不困難。日後能否製造出真人一般的3D「數碼替身」?只有天曉得!
擴充永恒 恍如真人
2015年,俄羅斯軟件工程師古伊達(Eugenia Kuyda)在好友Roman Mazurenko身故後便仿製了一個「聊天機械人」,雙方對話,有九成相似。「擴充永恒」只是再進一步,替身仿真程度更高而已!
另一間初創公司研發「數碼替身」多年,並得到4萬人預約死後仿製替身。看來,有朝一日仿製「數碼替身」成為潮流。
人總希望自己名留後世,肉身無法不朽,「數碼替身」卻肯定可以永存。子孫跟先祖交談不再是科幻了!
每年,臉書平均有170萬名用戶逝世。有些戶口被後人關閉,但亦有些無人理會和處理,存在於烏有之鄉。這些資訊會不會給人偷來製造虛擬的「數碼替身」,一如網上的假新聞?
更多占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