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超市 (陳雅研)
馬雲於2017年7月淘寶造物節推出24小時營業的無人超市「淘咖啡」,配合人臉辨識技術,不用收銀員掃條碼,顧客直接拿取貨物就走,體驗免排隊結賬的消費模式。
無人商店的概念並非馬雲首創,Amazon推出Amazon Go、日本Lawson或是上海的「繽果盒子」也有類似的銷售模式。
Lawson的技術是,顧客把產品放進特製購物籃,偵測籃中的貨物,並自動計算價錢,顧客只須把籃子放到收銀台,籃底會打開,貨物便會跌進下層的購物袋裏,顧客便可直接帶走。
消費模式 將會推翻
另一邊廂,Amazon Go的技術則採用大量鏡頭和感應器,觀察顧客的一舉一動,並於顧客把貨物拿下貨架時已能知道價錢,省卻收費過程。由於此項技術成本甚高,產品售價沒有比一般人手操作的便利店優惠,所以有待技術成熟降低經營成本後,才可觀察它的普及性。
馬雲推出的無人超市運作模式是,當顧客進入商店前先要開啟手機的淘寶程式,掃一掃門口的二維碼,連接手機的支付寶,店門便會自動打開,顧客入店後可以自由選購貨品,跟傳統的超市沒什麼分別。
如果有人想渾水摸魚,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支付寶屬實名認證和鎖定銀行戶口,讓消費更公開透明。選定貨品後,便要穿過第二道門,手機屏幕便會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然後「商品正在支付中」,當貨品金額直接從支付寶扣款後,大門才會開啟。整個交易過程,毋須掃碼付款,毋須牽涉收銀員;離開商店後,顧客手機便會收到付款資訊。
免除人工成本,無人超市的成本約為傳統超市的四分之一,每天只須早上補貨便可營運,平均一名補貨員,可以同時管理10間無人超市,這對傳統超市和零售行業造成巨大衝擊。
馬雲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亦聯手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全國開展10萬間無人超市。當淘寶網上消費攻陷線上的消費模式,讓傳統批發零售消費鏈重新定位,買家更可直接與賣家溝通,當中無時差或地域界限;現時無人商店的實現,連線下的消費模式也將推翻,而且無人超市只是無人商店整個消費文化的一個開端,透過無人商店,營運者搜集大量交易數據,了解不同顧客群的個人消費模式,什麼時候在什麼店舖,用多久的時間,挑選哪一類型的商品……個人的消費模式將由營運者掌握。
了解受歡迎的貨品,減少囤貨,或是策略性地展示貨物,可提高營業額;根據不同消費群的喜好,度身設計配合他們口味的優惠,直接透過手機程式傳達到消費者手上,哪位營銷商能夠利用數據,掌握技術,便可大大增加市場的佔有率和盈利。無人超市預示商場設計的重新定位,例如零售商店可免設收銀處,只須在入口和出口加設相關的感應器,一切運作也變成全自動。
透過BIM 成本大減
網上購物佔了重要的板塊,實體店也是線上消費的延伸。網上購物,可到實體店試身或退還貨物,商場的禮賓師由Pepper機械人取代,美食廣場和餐廳也由機械人送餐。建築業也是看到機械人的普及,可改變工人短缺的長期問題;美國的砌磚機械人由一條傳輸帶、一個機械臂和一個混凝土泵組成,它能把磚拾起,混上沙漿,然後把它們有序放在一起,每天能砌成800至1200塊磚:相反,每名工人只能完成300至500塊磚。
3D打印技術成熟,美國已有3D打印公司在俄羅斯用了24小時建成一間400平方呎的獨立屋,成本大約只需8萬港元;做法是以3D打印混凝土結構部分,完成後移走打印機,裝上保溫層、窗戶和天花等。
不要只談外國的例子,香港的建築業也興起使用建築資訊模型BIM。建築顧問團隊跟承建商以電腦模型,在虛擬世界展示整個建築過程,於設計初期能夠大量減少設計、結構或機電配置的各種錯誤。電腦系統利用衝突檢測功能,以圖示告知團隊有關各類建築構件在三維空間衝突的詳細資訊,而且全是自動化,製作施工圖便能更加快捷、便利和準確。
透過BIM,建築工期也能大大節省,由於所有設計圖俱備,各項目的不協調已於設計時預計,到真正施工,便可減低傳統打拆重做或是夾圖的時間。不過,面對香港一邊起一邊改的建築文化,BIM也許未能發揮最大功能。
改變也得循序漸進,香港不是每間建築師樓也擁有BIM團隊,承建商亦然;不少項目均是採取局部利用BIM技術預視建築期間的衝突,從而減少建築費。
不少設計、製作施工圖,到生產物料興建,日後管理維修等等,也利用BIM協助;面對嶄新的科技發展,建築設計行業也得與時並進,房屋署並是支持BIM發展的重要一員。
待建築機械人和3D打印技術發展更加成熟後,不難想像,日後香港的建築界將會有如無人超市的突破性發展。
更多陳雅研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