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智能鏡AI教健身 偵測動作 糾正錯誤 評價表現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不少人喜歡跟着網上影片做健身,雖然方便,但做錯動作也不自知。本地初創OliveX研發的智能運動鏡Kara,採用人工智能(AI)偵測肢體動作,即時反饋及統計用家的運動表現;同時內置6種運動選單,如瑜伽、普拉提(Pilates)、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安在家中亦可透過鏡頭,遙距跟教練同步操練。
Kara有6種運動供選擇
Kara智能運動鏡歷時兩年研發,是一部以Android操作的大型平板電腦,內置鏡頭捕捉用家影像,並以AI技術分析人體動作,實時把身體及四肢分成17個節點,構成虛擬的人體骨架。用家所做的每個動作,即時與數據庫的標準動作比對,一旦做錯或有偏差,隨即提供修正建議,猶如教練親身指導。用家初次使用前,需要在鏡頭前掃描全身,以便AI鎖定及追蹤目標,避免失準。
至於運動鏡採用的AI技術,建基於Google的開源軟件框架TensorFlow。OliveX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基偉指出,運動鏡背後的AI技術相當複雜,最大挑戰是把判斷動作的機械學習模型,透過鏡內的中央處理器(CPU)實時運算。「AI要捕捉全身動作,需要佔用大量CPU資源。在運算效能有限的情況下,團隊要從捕捉動作的速度,以至判斷準確度之間取捨,故必須因應運動種類作調整。」
林基偉續指:「現時健身鏡的運算速度大約每秒顯示幀率15fps,暫只能判斷一些相對簡單、幅度較大及較慢的動作,如深蹲、開合跳(Jumping Jacks)、樹式(Tree Pose)等,準確度可達八至九成。」
採用電競級數的CPU確實可解決以上問題,惟運動鏡成本亦相應提升。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壓縮機械學習模型,以及把部分運算交由CPU,以至圖形處理器(GPU)同時處理。隨着AI技術漸步改良,他有信心在未來6至12個月內,解決運動鏡難以偵測高速動作的難題。
不設錄影 保障私穩
林基偉認為,獲取足夠數據訓練機械學習模型同樣困難。他曾在網上向運動愛好者收集運動視頻,不料惹來網民反感,認為要求「無厘頭」。後來,他特地租用攝影棚,僱用10名運動愛好者,錄製逾千條運動影片。
「數據還是不足夠,因每項運動有很多動作,一些較複雜動作如倒立等,因較少人做到,更難收集數據。」他強調,運動鏡不設錄影功能,亦不會記錄用家數據;當系統實時運算數據後,隨即自動將之刪除,保障私隱。
作為本港初創Coachbase創辦人之一,林基偉有份開發的Couchbase運動應用程式,獲美國職業籃球賽(NBA)球隊選用,在2017年獲遊戲公司Animoca Brands收購。他其後於2017年創立OliveX公司,專注研發適用於運動的AI技術,公司已完成首輪融資150萬美元。
林基偉承認,香港AI人才稀缺,憑藉早前創業累積的人脈,其團隊由來自Animoca及美國初創Misfit的前工程師組成。其中OliveX技術總監Vincent Zhang,曾在Misfit帶領逾100名工程師累計創造了2.2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營業額。
OliveX目前賣出20塊運動鏡,主要客戶為酒店、屋苑會所,以及共享工作間等。談及香港近來社會氣氛不佳,林基偉坦言對銷情有一定影響,部分與大型屋苑洽談的計劃需要暫停。但他認為有危亦有機,酒店生意慘淡,或會更願意添置新器材,以便從市場突圍而出。
採訪、撰文:陳施敏
延伸閱讀:
尺寸合「的骰戶」 家用版月租800元
[ English Version ]
HK startup launches smart mirror for at-home workouts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深入了解Fine-Tuning:什麼是Fine-Tuning?在香港市場中有什麼應用與挑戰?
在人工智能(AI)領域,AI 模型 Fine-Tuning 正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它能顯著提升機器學習模型在特定任務中的表現。這種技術使得預訓練模型能夠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藍牙6.0多項突破 Find My細至厘米(林國誠)
最新發表的Bluetooth 6.0規格,將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無線設備互聯方面帶來了革命性進步。在介紹Bluetooth 6.0前,先回顧過去幾代Bluetooth技術的不足及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中佬的浪漫 探索新科技(黃岳永)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受不同年齡層男士喜愛的《高達》,不少人到中年的「中佬」開始重拾童年的打機樂趣,例如可玩到大部分PC遊戲的Steam Deck,近幾年便掀起全球遊戲革命;剛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與其引發的熱潮,也吸引不少老玩家的目光。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新技術|英飛凌首製成12吋GaN晶圓
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周三(11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300毫米(12吋)氮化鎵(GaN)晶圓技術,生產晶片數量是200毫米(8吋)晶圓的2.3倍。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趨勢|Adobe末季推AI短片生成器
美國圖像處理軟件商Adobe宣布今年底前,為旗下剪片工具Premiere Pro推出測試版工具,配合Adobe Firefly視訊模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創作短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之戰|甲骨文夥輝達建澤級雲訓練AI
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合作,聯手建造全球首個「澤級」(Zetta)雲端運算集群,讓客戶透過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CI)訓練人工智能(AI)。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學生研發安全帽冷卻裝置 贏設計大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7位學生,設計冷卻裝置Air Ring 48(AR48),可安裝在標準安全帽上,保障建造業工人在酷熱環境下工作安全。這項發明最近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設計大獎。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