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不同投資途徑 (盧恩澤)
本文作者盧恩澤,為香港及加州律師,亞傑協會董事,自1990年後期開始以天使身份在香港、國內及美國投資初創企業,著有《Angel Financing In Asia Pacific》一書。
天使投資的主旨,不外是個人投資者把資金投到初創企業。這是一個不變的元素。但是,個人經何種途徑去進行這類投資,卻有多種選擇。
大體上,可分為以個人或以群體為主導的兩種途徑,但兩者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明確。
呈現以個人為主導投資的一個極端,是一個個人投資者,以獨行俠的形態去投資。通常會是一個財力豐厚的投資者,獨佔整輪投資的全部份額, 以主宰被投資公司或確立其對公司的影響力。
更常見的另一情況,是同一輪投資牽涉好幾人,但在投資的決定上,仍是以個人為導向。走在一起投資的人,可能是基於朋友的關係,或是過去的共同投資夥伴,也可能只是在偶然的機緣下,幾個人或幾批人走在一起投了。這種形式的投資是相當普遍的,而這種形式事實上已沾染了某些團體投資的色彩。
群團天使投資已在世界各地發展了好幾十年,其組織形態真可說五華八門。筆者記得數年前在紐西蘭參加亞洲商業天使論壇上,聽到一位演講者描述了該地各城市的天使團體或組織, 說它們的組織結構,因各地情況有異,沒有兩個是相同的。這種各自各精彩的情況,各地似乎都相當普遍。
群體天使投資可分為三基本形式:天使網路、天使俱樂部、和天使基金。天使網路能向大一群投資對天使投資有興趣的同道中人,提供一個平臺,互相交流及共同篩選投資項目。在本地最具代表性的這類組織是香港天使投資脈絡 (HKBAN).
天使俱樂部提供一個人們較能相互緊密接觸的環境,讓數目較少的投資者分享資源和進行共同投資。其中一例就是最近成立的珠三角天使投資會(PRD Angels) , 由一群資深的天使投資者發起, 筆者也在其中。
天使基金與天使投資網路或俱樂部最大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基金牽涉到有投資人 (有限合夥人或所謂LP) 將資金交付給一個管理實體 (一般合夥人或所謂GP)。這一結構與典型的風險投資基金大致相同,只是天使基金管理的金額較少,而更傾向早期的初創企業。由於有委託投資這因素,天使基金面對較複雜的法律安排,並會觸及證券法。
對有興趣成為天使投資者的你,該如何選擇走哪條路?在以後的文章中, 我們將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其他盧恩澤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