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人工智能最渴市 (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楊美基)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表態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令人憧憬本港科研發展可望提速,已成立18年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一直以來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其首席科技總監楊美基博士接受《信報》StartupBeat邀請,跟大家分享應科院的角色定位,探討本地人才問題,以及如何把技術轉化為實質應用等。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楊美基 應科院首席科技總監
尹:應科院的角色及定位,過去經歷什麼轉變?
楊:應科院從事不同研發項目,冀把鄰近地方的成功模式複製到香港。我們近年從業界獲得更多研發資金;加上社會變得注重創科,應科院角色開始轉型,例如把技術落地,並加強跟業界合作。
因應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我們在這兩年把資源投放在金融科技上,同時發展與智慧城市相關的項目,例如5G流動網絡和芯片等。
三語Chatbot攻大灣區
尹:下一代的5G流動網絡制式,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嗎?
楊:一般人覺得,從3G升級成4G網絡制式,只是網速變快。然而,當4G變成5G,除了網絡提速外,更重要是「萬物互聯」。今時今日,我們須為物件連線,諸如加入藍牙及WiFi等功能,才可實現物聯網(IoT)。但在5G技術下,即使相隔幾公里,物件都可聯網,且數量高達百萬。
5G網絡制式的特性,主要是低延遲(Low Latency),日後物件之間的溝通或低至以微秒計算,而且通訊相當穩定,能快速作出重要決定。以車聯網為例,要阻止車輛相撞,就要在極短時間內通知車輛前面有危險,必須立即煞車。
尹:香港不乏智慧城市的發展場景,當中有港人發明的技術嗎?
楊:例子有不少。人工智能(AI)方面,應科院跟銀行及其他行業合作研發聊天機械人(Chatbot),技術經過專門訓練,專為大灣區環境而設。該區的語言夾雜廣東話及英文。中國及美國合作夥伴開發的Chatbot,在本土應用得不錯,但來到香港及大灣區時,卻無法發揮作用。
除口語外,寫字亦然。中文有繁簡兩種字體,內地機械人精於簡體,台灣則以繁體取勝。然而,能夠識別英文、數字及繁簡體中文的Chatbot,相信只有我們。
尹:最近政府不斷想辦法,吸引創科人才來港。你認為人才是本地初創一大難題嗎?
楊:全世界都在搶人才,這對創科而言肯定是最重要的元素。應科院其中一個使命,便是為本地培育更多人才。任何創新環境都需要多元化,我們不但聘請本地畢業生,也招攬海外人才。
不過,我們認為重點應是能否創造人才。未必是A點走到B點,人才可以是從未到位,再慢慢學習,逐步成為專家。技能提升之後,再走回市場,到其他公司或自行創業時,就能貢獻業界,改善水平。
過去兩年多,從應科院走出去的團隊,部分直接創業,其中有5、6間頗為成功,其技術追貼潮流,涉及領域包括區塊鏈及網絡安全等。中港對此需求殷切,若然團隊有實力,加上應科院的名聲,不難獲得投資者青睞。
尹:現時香港最難找到哪類人才?
楊: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這兩大範疇最缺人。在應科院工作幾年後,不少人才會被高薪挖角,尤其是芯片專家。惟假如他們仍留在本地發展,我們亦會感到欣慰。
政府近年推出不少政策,加碼催谷創科,孕育更多有意義的研發項目,有利本地市場發展,可吸引炙手可熱的人才來港。
科研轉商品 模式定成敗
尹:多年來,應科院共研發出700多項專利,至少有600項轉到業界。「科研轉為商品」方面,你們經驗豐富,有秘訣跟大家分享嗎?
楊:一般具備技術的人才很有熱誠,十分專業。但若經營初創,便要以市場為主。新產品適合這時間點嗎?其實成功與否,經營模式因素佔整間公司的八成,技術只佔兩成。眾所周知,科技變化很快,稍為走慢一點,已經落後形勢。
過往部分初創擁有很強技術,惟欠缺合適的經營方法,最終未能跑出。舉例說,有初創想發展區塊鏈(Blockchain)項目,惟不太熟悉技術,只具金融和保險界經驗,這類初創不妨跟我們合作,由於毋須自行開發技術,成功機會自然較高。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深入了解Fine-Tuning:什麼是Fine-Tuning?在香港市場中有什麼應用與挑戰?
在人工智能(AI)領域,AI 模型 Fine-Tuning 正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它能顯著提升機器學習模型在特定任務中的表現。這種技術使得預訓練模型能夠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藍牙6.0多項突破 Find My細至厘米(林國誠)
最新發表的Bluetooth 6.0規格,將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無線設備互聯方面帶來了革命性進步。在介紹Bluetooth 6.0前,先回顧過去幾代Bluetooth技術的不足及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中佬的浪漫 探索新科技(黃岳永)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受不同年齡層男士喜愛的《高達》,不少人到中年的「中佬」開始重拾童年的打機樂趣,例如可玩到大部分PC遊戲的Steam Deck,近幾年便掀起全球遊戲革命;剛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與其引發的熱潮,也吸引不少老玩家的目光。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新技術|英飛凌首製成12吋GaN晶圓
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周三(11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300毫米(12吋)氮化鎵(GaN)晶圓技術,生產晶片數量是200毫米(8吋)晶圓的2.3倍。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趨勢|Adobe末季推AI短片生成器
美國圖像處理軟件商Adobe宣布今年底前,為旗下剪片工具Premiere Pro推出測試版工具,配合Adobe Firefly視訊模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創作短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之戰|甲骨文夥輝達建澤級雲訓練AI
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合作,聯手建造全球首個「澤級」(Zetta)雲端運算集群,讓客戶透過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CI)訓練人工智能(AI)。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學生研發安全帽冷卻裝置 贏設計大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7位學生,設計冷卻裝置Air Ring 48(AR48),可安裝在標準安全帽上,保障建造業工人在酷熱環境下工作安全。這項發明最近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設計大獎。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